文章詳目資料

臨床心理學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光頭小子的籃球夢:人際歷程取向心理治療應用於憂鬱症伴隨強迫症狀且患癌症之青少年
卷期 7:1
作者 陳盈如林宜正
頁次 005-005
出刊日期 201306

中文摘要

目的:以人際歷程取向為主要的心理治療介入模式,治療一位憂鬱症伴隨強迫症狀且患睪丸癌之青少年,並探討其治療效果。個案報告:個案為16歲高二男生,排行老三,從國三開始有憂鬱情緒、強迫思考與行為,國三下發現患睪丸癌第一期,並接受開刀及術後45週化療,期間其頭髮幾乎掉光、症狀加劇。治療每1~2週一次,共12次(含2次親職諮詢),以人際歷程取向為主,合併認知修正、人際技巧訓練,目標為關係的覺察、情緒調節、增進焦慮因應。個案配合度高,反映兒時被忽略的情緒、外觀改變及被特殊對待的人際壓力、人際討好的角色、化療後無法打籃球的矛盾心情、母親批評言語;親職諮詢中,案母親多反映其期待被關注的表現、與洗腎胞哥關係疏離、要求單獨看籃球賽的特權、期待與治療者談話。透過治療關係與反映,個案漸覺察到尋求關注的需求、手足競爭壓力、人際間非預期關注的焦慮、不當方式尋求友誼與家人關注,亦嘗試修正人際的預期,學習自我表達及因應焦慮;而案母於治療中覺察過去忽略經驗的影響,學習關注個案及減少批評,並學著平等對待兩個生病的孩子。治療至今,個案情緒及強迫症狀有改善的趨勢,因無法接受化療影響打球,故目前暫拒化療。討論:人際歷程取向常用於治療青少年憂鬱症,主張問題肇因於過去尋求依附過程中受阻,而產生僵化人際因應模式,其治療強調辨識人際扭曲、扶持性的環境、矯正性的情緒經驗。本案例在兒時因母親照顧患腎病的胞哥而受忽略,致成長過程渴求關注,過程引導覺察治療關係、競爭母親及被拒絕的焦慮,思考強迫性補償行為、以病人角色尋求特權,個案嘗試修正人際因應、破除不當人際預期,追求籃球夢是情緒調節。此取向對有關係問題的青少年情緒有正向效果,供臨床治療參考。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