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就結構主義論民間故事的「成三」現象-民問故事敍事美學探討之一
卷期 2
作者 陳器文
頁次 235-261
關鍵字 三疊散體串聯初型結構張力結構
出刊日期 200102

中文摘要

結構主義是思想上的一種提純工作。意指對所有潛存在現象中的組織作系統性的探討,在紛耘多變的表相中找出值定不變的因素,它須符合整體性、轉換及自調一一即「各成份在系統內部發揮作用」三個條件。結構主義文學研究先驅之一俄籍的學者普洛普,建立了稱之為「功能」 (function)的單位區分法。本文不擬直接援用普洛普微觀的「功能」 概念作為分析釵事的基本單位,而嘗試將「結構」的探討從細小的行動 單元移向較大塊域的事件單元,將論點集中在釵事文學「成三」或「三回」(Trebling)現象上。民間故事「三」次重複的「疊式j結構,不 完全是隨手拈來無意義的重複,就「數」的神話功能而吉,它有維繫個別與整體系統的作用,其中不無深層的原始心理為基礎。又就敘事型態而盲,小說取源於神話,民間故事、傳說,是敘事文學發展的自然流程 ,就形式結構而吉,散體串聯中最常見的三疊式,是在有限序列中含有適度考量的一種美學形式,一種形式的原型,也是小說結構發展的起點,是以本文論述大綱如下:一、「三」數的作用 (一)「三」是簡單概念中能用數字表現的多(二)以約示繁、以約制繁的魔術數字 (三)以三數為一期之循環史觀 (四)口語的習慣和自然節奏 二、民間敘事「形式概念」的萌現與發展 (一)散體串聯-民間三怪、三度及三世故事群(二)初型結構進展、阻礙、完成 (三)張力結構-懸疑與發現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