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放射治療與腫瘤學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Mycosis Fungoides: A Case Report
卷期 6:2
並列篇名 蕈樣黴菌病:病例報告
作者 謝忠志吳孟浩賴允亮陳弘政奚正義張國華鍾昌宏戴宏旗
頁次 131-140
關鍵字 蕈樣黴菌病表皮T-細胞淋巴癌全身皮膚電子束放射治療六對照野法Mycosis fungoidesCutaneous T-cell lymphomaTotal skin electron beam radiation therapySix-dual-field techniqueTSCI
出刊日期 199906

中文摘要

     蕈樣黴菌病是一罕見的T-細胞淋巴癌,然而約佔所有表皮T-細胞淋巴癌病例的半數。長久以來放射線被用於治療這個甚具輻射敏感性之疾病,不過相當比例的病人有廣泛的皮膚病變,或是病灶在先前照射過的範圍以外甚或之中復發,因此數十年來放射治療工作者,一直探尋能夠使皮膚(「圓柱」狀的人體之表層)接受較大範圍與較高劑量照射且又能接受其毒性的技術。使用現代直線加速器所產生的低能量電子,在有限深度內釋出能量,得以避免較深部的組織受到輻射,加以三十多年前史丹佛大學發展一種「六對照野法」,能在符合上述要求下達到較佳的劑量分佈,自此接受全身皮膚電子束放射治療的病人,有較好的臨床反應與較小的毒性。我們採用這種「六對照野法」治療一位有廣泛皮膚病變的49歲男性病患。射源至表面的距離拉長為323公分,並架設一塊壓克力板以發散射束及衰減電子能量。從直線加速器所產生6 MeV初能量的電子將變為2.62 MeV。加速器的輸出減為0.0648 cG以MU(在最高劑量深度處),準直儀全開至40乘以40平方公分,且不加錐孔。每一成對照野的射束各與水平軸成上或下20度之夾角,倍率係數(multiplication factor)經測量為2.68,腫瘤劑量定於皮膚表面下5毫米處(位於90%等劑量曲線),總計每單一照野的照射必須1212 MU。射束平坦度在垂直及水平方向分別為??5%與??10%之內,使用熱發光劑量計(TLD)的測量值來評估體表45個部位的劑量均勻度,是否追加照射或屏蔽則依個別情況而定。每週治療4個連續日,每2日為一週期,每1天治療半數的成對照野,單次劑量是2 Gy,共照射18個週期,達到36Gy的總劑量,但在療程的正中段休息10天。皮膚病灶對此療法反應良好,搔癢在前半療程結束前已完全緩解,副作用(手掌和腳掌的皮膚炎和頭髮完全脫落)方可接受,然而該病人拒絕後續的輔助治療。儘管全身皮膚電子束放射治療可以達到良好的初期臨床效果,至今對於蕈樣黴菌病病人的處理依然是個挑戰。此疾病有極高的復發傾向,目前要完全治癒病變已超越局部範圍的病人,機會依然渺茫。除了放射治療,倘有許多療法已在臨床應用或研究中,我們建議對這類病人採取複合式治療以提昇長期療效。

英文摘要

     Mycosis fungoides is a rare T-cell lymphoma, but it accounts for about halfof all cases of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Radiation has long been used to treatpatients with this radiosensitive disease. However,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patients present with generalized plaques or recurrence of lesions outside or evenwithin the previously irradiated area, it challenged radiotherapists for decades howto irradiate skin (the superficial layer of a somewhat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