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臺大歷史學報 CSSCITH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十九世紀臺灣天主教(1859-1895)--策略及發展
卷期 22
並列篇名 The Catholic Church in Taiwan (1859-1895):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作者 古偉瀛
頁次 91-123
關鍵字 THCITSCI
出刊日期 199812

中文摘要

西班牙道明會所傳的羅馬天主教在十九世紀中葉後重回臺灣傳教,離開十七世紀初來臺傳教的西班牙人已有兩百多年。從一八五九年到一八九五年日本據臺前為止,可說是奠定臺灣今日天主教基礎的最重要階段。今日檢討其來臺最初三十五年的傳教經驗,應有其意義。茲從其人物、策略、遭遇到的困難以及發展的情形和對日後的影響來分別討論,最後並作一總結,以就教於海內外諸方家。綜合起來觀察,一八六○及七○年代,臺灣教案跟大陸類似,多半是由許多荒唐無稽的謠言引發。八○年代以後,沒有亂編的荒唐謠言,但反對者訴諸較恐怖的民族主義或反對當政者的指控,這些指控繪聲繪影,容易讓人相信。教會在這種倩形下受害最深,因為很不容易得到平反。道明會在臺灣傳教的九十年(1859~1949)當中,儘可能的以和平手段出現。臺灣天主教史上發生教案的雖多屬涉外事件,但「帝國主義」的色彩並不顯著。傳教策略上,道明會在中國一直固守著從下層社會傳教的傳統,跟耶穌會的利瑪竇不同。道明會對培訓本地神職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只希望能訓練出好的傳教員。對原住民較同情,但也向漢人平行傳教。臺灣沒有像在大陸,即天主教多在鄉下傳教,基督教則多在城市。在臺灣,天主教跟基督教的磨擦也較大陸多得多,因為雙方所要爭取的對象都是一般民眾,狹窄的空間中互相攻擊的情形就更激烈了。臺民士紳反教的力量似乎不像內地來得那麼大,秘密社會的反教也未如在大陸激烈。在公權力方面,清朝駐臺官員在阻礙傳教一事上,扮演了較內地更大的角色。十九世紀臺灣天主教許多和大陸類似,但多少也有些相異之處,這也多少呈現了臺灣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的一些風貌。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