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語文學報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明末及清代義理學的哲學問題--一個對傳統「理欲觀」的重新思考
卷期 12
作者 陳育民
頁次 251-261
關鍵字 哲學問題價值觀形下謂器情欲可存理不離乎欲
出刊日期 200512

中文摘要

價值觀常會變,但能否將其所有變的內容以一種自我詮釋的方式來統整,而這背後即是一哲學問題。因此,明末及清代價值觀念的轉向形下氣化世界就無疑是一種「變」的表現。 其實,明清之際,正是中國傳統價值觀受到強力挑戰的重大轉變時代,此時的社會有:明亡之後所引發的歷史反思、資本主義萌芽所帶起的經濟繁榮、「新四民觀」的出現與市民階層的崛起、「治生論」的提出引起儒者對士人營生的注意、西學東漸等等的問題。這些在在都顯示出以往的生活秩序,已無法適應人們走向形下氣化現實世界的追求與對「情慾」的開放。故本文筆?的一個基本態度就是希望能正視一己的「欲望」來重新檢視所謂生命的真實內涵。 竊以為,生命的問題本該是無窮的,其中有形而上該思考的層面,當然也有形而下該關注的面向。所以,由明末諸大家以至於清儒戴震,當他們一旦明確提出「理在欲中」、「理存乎欲」等等命題,並且一般人也開始對生命中不屬於形而上的情欲世界有所認同之後,那麼當下就出現一哲學問題:破情欲非惡的「理不離乎欲」、「情欲可存」新道德觀。若然,清代並非沒有思想的時代,反而更是使儒學全幅發展的大功臣矣。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