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泰山、瑯琊臺刻石與《說文》篆形探析
卷期 6
作者 連 蔚 勤
頁次 001-020
關鍵字 刻石說文小篆秦代
出刊日期 200906

中文摘要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加強對全國各地之控制,推行一系列之政治措施,其中即包含了「書同文」。李斯、趙高、胡毋敬等人以大篆篆形為基礎,又參酌六國文字,整理而成小篆,除簡省了大篆繁複之形體外,並成為秦代官方之標準書體,但李斯等人所作〈倉頡篇〉、〈博學篇〉、〈爰歷篇〉等,今早已不傳,吾人難以察見秦代小篆之全貌。今存秦代小篆最為工整者,即秦刻石也。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數次東巡,所立刻石有七,傳至今日,雖或有拓本、翻刻本、摹本等傳世,但原石傳至於今且有精良拓本者,唯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耳。此二刻石雖經長年自然與人為之困厄與破壞,諸多文字早已磨泐,難以辨識,卻仍為吾人認識秦代小篆之第一手資料,故本文試以此二刻石為對象,輔以繹山刻石與會稽刻石之善本,先探討其版本、源流,次則比較二刻石篆形之異同,最後再與《說文解字》大徐本、小徐本、段注本等做一比對,期望能簡要看出由秦刻石至《說文解字》三版本時代篆形演化之變遷及其規律。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