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復興崗學報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歐洲歷代重要油畫技法的探討與研究
卷期 86
並列篇名 A Study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oughts and Techniques of Oil Paintings in the European History
作者 游守中
頁次 335-376
關鍵字 油畫技法多層次畫法透明畫法溼畫法Oil painting technicPainting in layersGlazingAlla Prima
出刊日期 200606

中文摘要

本文「歐洲歷代重要油畫技法的探討與研究」是筆者以油畫技法為探討主軸,並融合個人的創作經驗所集結成的。本文分為三大部份:壹、前言:略述研究動機與目的,包括對油畫技法發展的概述與瞭解,期以古人為明鏡,釐清筆者未來的創作方向。貳、本文依時間軸列舉歐洲新石器時代至二十世紀油畫創作代表性大師及其技法:一、新石器時代的壁畫及中世紀歐洲的蛋彩畫始具油畫的雛型,歷經喬托(Giotto di Bondone,約1267-1337)以突破性的透視法讓技法的改良成為顯學。而中國所發明的漆畫對十五世紀初葉的油畫亦產生間接性的影響。二、凡•愛克(Jan van Eyck, 1390-1441)的多層次畫法(Paintingin Layers)是油畫技法決定性的關鍵,因為他大膽的使用乾性油與揮發性溶劑,特別是他創作出許多幾以亂真的傑作,因此傳言說他創造了油畫。三、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的提香(Titian, 1495-1576)使用了透明畫法(Glazing),在畫中高光(high light)的反白筆法處罩染透明色彩。四、魯本斯(Ruben Sir Peter Paul, 1577-1640)的溼畫法(Alla Prima)(或譯溼中濕畫法、直接畫法)的技法是將畫面分成三種調子,亮部塗厚、暗部用透明色處理,與近代畫家的技法最為近似。五、十七世紀大體皆源於凡•愛克、提香、魯本斯等三人的技法,並融合各地的風土民情,呈現百家齊放的時代風格。六、十八世紀以不透明技法為主要特徵並大量使用攜帶方便的麻布、油性打底、催乾劑及揮發性油,不過也因此有縮短油畫壽命的風險。七、十九世紀前半的畫家反對十八世紀的畫風,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主張回到古代畫法,據此追隨大師的腳步成為入門者的重要功課。八、十九世紀後半的印象派時期技法上有許多的反傳統與創新。二十世紀初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梵谷(Van Gogh, 1853-1890)三人更創造許多獨特的技法造成了許多畫作恐怖性的災難。九、二十世紀從油畫技法的觀點來看是一個退化時期,在顏料中加入砂子、紙張異物,著實讓畫作更形脆弱。參、結論:藝術源於生活,並囊括創作者所存時代的思想與感情,油畫技法幾經變革,其中尤以凡•愛克、提香、魯本斯的技法為根本之法。唯有瞻前始能顧後,台灣的藝術家雖身處島嶼之上,但更需有國際觀與歷史感,將西方油畫大師引以為鏡,蓄勢待發準備迎接創作的挑戰。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