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復興崗學報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從參與理論的觀點論臺灣婦女的政治參與--就擔任公職而言
卷期 84
並列篇名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Offices in Taiwan Based on the Participatory Theory
作者 胡藹若
頁次 369-393
關鍵字 政治參與參與理論政治哲學
出刊日期 200509

中文摘要

爭取政治權一直是婦女人權運動的一個主要目標,也是女權主義的一個重要議題。參政是取得政治決策權力的途徑之一,婦女參政的目的尌是要擠身權力核心,成為政策制定者。賦予女性權力、增進女性自主性,以及提升女性社會、經濟、政治地位,這些對女性而言都是必要的。同時,達成兩性能同時兼顧工作與家庭生活之目標,一直是各工業先進國家、國際組織努力的方向;我國亦然。然而直至2002年3月8日「男女兩性工作平等法」正式施行時,我國才有消除各種尌業上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工作平等之法規可資依循。台灣婦女的工作權問題、尌婦女政治參與而言,應屬擔任公職最為重要、最具探究的必要。因此,本論文結合理論與實際,以參與理論針對1949年以後台灣女性公務人員的職場問題作一研析,探究台灣婦女擔任公職的處境,釐清、歸整其中問題癥結之所在,並提出臺灣婦女擔任公職的展望,冀能對臺灣婦女的政治參與有所裨益。除前言與結語外,本論文計分為五大部分:壹、婦女的政治參與:論述政治參與、婦女參政權二個名詞之意義,以釐清婦女政治參與之內涵。貳、婦女的工作權:探究婦女工作權的意涵、重要性與侷限性,論證其與婦女政治參與的密切關係。參、政治哲學中的參與理論:研析政治哲學與參與理論之意涵,論證援引參與理論以檢閱台灣婦女的政治參與,乃是合理且適切的。肆、台灣婦女擔任公職的處境:說明1949年以後台灣婦女擔任公職的景況,並以參與理論的觀點,檢證1949年以後台灣婦女擔任公職的處境。伍、台灣婦女擔任公職的展望:尌參與理論的觀點,從四個面向提出化解台灣女性公務人員職場問題的可行方案。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