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漢學研究 MEDLINETH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吉田松陰《講孟餘話》的詮釋特質與其批判
卷期 27:1
並列篇名 Interpre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Yoshida Shoin's Jiang Meng yu hua and Criticisms of It in the Late Tokugawa Period
作者 張崑將
頁次 207-233
關鍵字 吉田松陰講孟餘話經典詮釋孟子德川時代Yoshida Shoin 吉田松陰Jiang Meng yu hua 講孟餘話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MenciusTokugawa 德川 periodMEDLINETHCI
出刊日期 200903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日本幕府末期思想家吉田松陰(1830-1859)所著《講孟餘話》的詮釋特質,以及松陰詮釋《孟子》所產生的解經方法論問題。這部著作懷有強烈的「尊王攘夷」之意識解經,因此本文第二節分析其「不在議論上之事而在事實上之教」的解經原則,亦即反對訓詁也排斥宋儒形上的論理,純從歷史的事實引證出發。筆者從(1)以史證經,(2)以日本主體性解經,(3)回到當代所處之危機環境解經等三方面,論述松陰這種解經的特色。但是,松陰這種獨特地強調解經者時空的主體性,不免帶來「經典義理的普遍與特殊之衝突」之問題,本文第三節即從松陰的同藩之前輩學者山縣太華(1781-1866)之〈講孟餘話評語〉中論述這個義理上的衝突,揀選出(1)辨君道-「和漢同其理」與「和漢自別」;(2)論國體-「天下公共之道」與「一國之獨」之優先性;(3)孝的「一本」論之「普遍」與「特殊」詮釋問題。並在第四小節中反省上述辯論,筆者將松陰解決經典義理衝突之模式稱之為「經典主體性之錯置」,即是以自己時空性取代經典與作者的時空性,企圖解消原始經典的普世性質以適應日本的特殊性。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