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中國股市選股指標與投資績效分析-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2000至2012年實證分析
卷期 103
作者 張靖敏鍾俊文
頁次 077-098
出刊日期 201309

中文摘要

本月刊曾多次探討選股指標分組來測試投 資績效。國外著名文獻Fama與French (1992)利用簡單排序分組,指出益本比與淨 值市價比具有等級區別能力,貝他係數則無法 證明風險與報酬之間的相關性。至於國內文 獻,黃志典、張瑋琍(2011)「以簡馭繁的投 資策略」利用價值型、經營績效、財務績效指 標,從而整理出具等級區別能力的選股指標。
借鑒以上文獻,黃筱婷、鍾俊文(2012) 研究台灣上市公司2000年至2011年的股票, 發現只要單以持有淨值市價比選股所形成之投 資組合,其持股績效優於大盤與其他選股指標 所篩選之組合。此外,本月刊第96期,黃筱 婷、鍾俊文(2012?指出在單一指標分組下, 益本比、淨值市價比、現金股利率、董監事持 股率變動及貝他係數對台灣上市公司報酬率有 等級區別能力。而在第101期月刊中,李安 琪、鍾俊文(2013)也提出,在香港市場主板 公司單一選股指標實證分組方面,益本比、淨 值市價比、股利殖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以 下本文稱淨值報酬率)、負債比率及貝他係數 皆對年化報酬率和夏普比率,具有區別性與解 釋能力,故為良好的選股指標。
中國早在19世紀中期便有股票交易,但 至1949年中國共產黨掌權後,實行計畫經 濟,取消了所有證券交易市場。直到1978年 改革開放後,為使國有企業因應改革籌措資 金,改善其經營績效外,尚能保護投資人的利 益,進而促使證券市場重新建立。在帶有「中 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下,短短的+幾年來,中 國已晉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僅次於美國; 在證券市場方面,其IPO金額為全球之冠 (第二名為香港,第三名為紐約);交易市場 總市值居世界第二,總成交值居世界第三,在 新興國家中,中國眾所矚目的成就不容小覷。
目前中國有兩個主要證券交易市場,分別 為上海證券交易所(SSE)與深圳證券交易所 (SZSE)。另外,因中國股票市場成立初 期,人民對股票市場知識不足,又為了在保護 國有企業股權不受外資掌握下,兼能利用外資 活絡市場,以致發展出人民幣普通股票(A 股)與人民幣特種股票(B股)。
基於此,本文欲研究2000至2013年中國 上交所A股,分析各種基本面選股指標,探 討這些選股指標所篩選出的投資組合是否具有 等級區別能力,可獲得超額報酬。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