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諮商與輔導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沉默
卷期 350
作者 呂協玲
頁次 049-051
出刊日期 201502

中文摘要

在一次諮商技術演練作業中,有了一個特 別的經驗,諮商的一開始個案先給予了相當模 糊的問題,僅提到對於某關係有生氣情緒,不 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生氣,而想透過諮商尋求 得到解脫的方法,由於不曉得是諮商關係建立 的尚未足夠或是個案本身心理上防衛機轉啟動 的抗拒,過程中不斷試圖探詢欲得到更多的訊 息及具體事件,都未能得到,且個案多次沉 默。而對於一個菜鳥的諮商練習者,也不太知 道如何突破窘境,同樣也出現沉默狀況,目的 是思考如何進行接下來的探問。面對沉默狀 況,特別是當諮商中自己出現這樣情形時,雖 然沒有慌張,也能因此爭取到時間思考下一步 該如何,但不免心中出現質疑及另一個擔憂的 聲音: 「個案是否會尷尬? 或是產生不信 任?」而對於個案的沉默,有時也會出現是否 要趕緊接話下去的焦慮情緒。似乎「沉默」這 狀況,引發了一些想法。 而回到自己本身面對沉默這件事,自己本 身就是個會被貼上沉默標籤的人,心理清楚沉 默的背後其實有很多聲音和內心戲:有時想說 不敢說,有時不願意說、有時是一種抗議、有 時是一種隱藏和保護、有時是一種爭取判斷的 時間、有時是擔憂說出的後座力、有時是覺得 說了別人如何想如何看、有時是一種想要跟自 己更貼近的時刻、有時是一種明瞭此時無聲勝 有聲……。 曾有人形容羅丹的藝術之作「沉思者」為 「岩石般的身軀,糾結翻騰的靈魂」。道出沉 默的心裡底層其實訴說著許多:可能是太過在 乎別人的想法,內心有個自卑情結而選擇讓聲 音沉寂來保護自己;可能是害怕語言不當的後 座力;也可能是只是想要安靜的時刻及更貼近 自己的時刻,甚或傳達著信任或是表達尊敬等 等,引發對於這個議題的興趣,而從下面幾個 面向來探討這個沉默心態,而當因為太過在乎 外在想法而選擇失去聲音時,聯想到Adler的 自卑與超越,從中探討此時沉默的穿越。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