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數理人文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中世紀漢語佛教徒如何瞭解來自印度的知識論
卷期 7
作者 林鎮國
頁次 092-102
出刊日期 201601

中文摘要

從五世紀初鳩摩羅什的傳譯開始,中國人接觸到 來自印度佛教的邏輯和知識論(因明、量論),其 容受過程到了七世紀玄奘翻譯《因明入正理論》 (647 年)和《因明正理門論》(649 年)時達到 高峰。其後直到八世紀,義淨也仍繼續傳譯陳那的 因明量論系統,譯出《集量論》(711 年),可惜 亡佚不傳。自此之後,雖經明末短暫的復興,該門 學問要到20 世紀初期受到西學的影響才再度成為 焦點。20 世紀因明量論成為國際佛學界的顯學, 自有其知識史的特殊脈絡。即使上世紀80 年代末中 國學界開始的「搶救因明學」工程,也有其特定的 歷史條件。本章不擬就因明量論內部,不論是陳那 系統或法稱系統,來討論專門的邏輯或知識論細部 問題,而是試圖從跨文化研究的視角,探討中世紀 中國人如何接受來自印度完全異質的佛教知識論。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