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先秦兩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天生蒸民,有物有則-《詩經》及《周易》的「天」之本體證釋探析
卷期 6
作者 趙中偉
頁次 291-317
關鍵字 《詩經》形上天視界融合本體詮釋
出刊日期 200711

中文摘要

「天」,是我國哲學中最古老、最普遍的範疇;更是貫穿古今,以及我國每 一位哲人思想性著作的基本範疇。《詩經》與《周易》,爲我國經書兩大類型的代 表。前者內涵爲文學詞章,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後者爲義理思想,是儒家哲 理的淵藪。兩者性質截然不同。然而,在對「天」槪念的認知上,卻有異曲同工, 殊途同歸的特色。皆是由「天意」之主宰天,證釋創新,昇華轉化成「天道」的 形上天。這是我國詮釋思想進化的最佳指標^天」的本義既是顛頂,人的頭頂, 具有至高無上的意義。因此,吾人在闡釋自身最高之「世界觀點」時,自會依據 其本義,作創造性的詮釋及推衍。也就是朝向存有解讀的「本體詮釋」內涵之充 實,這就是一種「視界融合」的現象。《詩經》及《周易》「經」「傳」之「天」, 經由主宰天到義理天的創造及本體證釋,所彰顯的意義及價値爲:一是由主宰天 到義理天,是世界觀點的轉化;二是本義提昇爲本體意義,是一種創造詮釋;三 是證釋的無限性,是不斷揭示真理的過程;四是應天、順天、觀天及樂天,以符 合天則;五是《周易》「經」「傳」「天道」體系,縝密完備。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