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亞東學報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論修身行善教育之實施一以「易經與現代人生」課程設計爲例
卷期 37
作者 潘柏年林曉筠
頁次 015-030
關鍵字 品德教育道德實踐作業設計教學檢討
出刊日期 201712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與大專通識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修身行善的習慣。大專倫理道德類通識課程,向來有一個 難題:就算開設道德哲學類課程,也只能提升學生對倫理學的認知,而不能變成心理上的認同,更難以化為具 體的行動。這裡可分為兩個層次來討論,一個道德實踐的意願,另一個是道德實踐的作法。就意願來說,大專 學生多半把心力放在專業能力的培養,通識課程本就常被學生所忽略,加以通識課每門僅一學期兩學分,如何 才能提升學生實踐道德的意願呢?再從作法來看,大專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已養一些不良惡習,即使學生自己想 根除某些惡習,但缺乏具體作法,也沒有明確的指標來評估革除惡習的成效,久而久之失去持續的動力。這只 是從消極面來看革除惡習,若從積極面主動行善來說,問題更嚴重:現今臺灣社會大多數人雖有善心,卻不知 如何行善,以致於臺灣社會發揮一己善心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捐錢,其次是作義工,扣除這兩方式,臺灣大多數 人都不知該如何行善。連社會大眾多半不知該如何主動行善,又如何培養大專學生養成行善的習慣呢? 針對上開問題,筆者於亞東技術學院開設哲學與道德思考類博雅通識「易經與現代人生」一科,設計三種 學習檔案作業:「戰勝心魔」、「散播芬芳」、與「愛心集點」,學生每天記錄革除惡習、讚美他人、或積極行善的 歷程,每週繳交一份學習單,實施整個學期。透過一學期數月間的積累,協助學生逐漸革除惡習,培養張口說 好話、日行一善的能力與習慣。本文即詳述這三種學習檔案作業的實施方式,並引用歷年學生學習檔案中的文 字,來評估實施成效,以就教於方家。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