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陸軍工兵半年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共軍登陸作戰工程兵運用之研究
卷期 152
作者 李彥奕
頁次 003-003
關鍵字 登陸作戰超地平線突擊登陸立體化作戰模式
出刊日期 201805

中文摘要

一、共軍近十年藉兩棲載具的汰換,朝向登陸部隊現代化與機械轉型以緊密結合超越地平線立體登陸作戰目標發展1,提出「超地平線突擊登陸」2作戰模式,並從中共近年演習(渤海聯合行動-2014B3、南京&廣東聯合行動-2015B&C4等渡海登陸)過程中,確實有趨向實戰實兵化、軍種合同化、甚至積極跨區與跨國聯合化的軍演方式進行訓練,以持續強化立體兩棲登陸突擊作戰能力。二、中共2016年2月1日習近平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中共解放軍戰區成立大會」上,宣布原七大軍區(如圖1)整編成五大戰區(如圖2),在編制體制上產生變革,顯然有其重大戰略意義5,其中東部戰區在五大戰區陸軍序列中排名第一,並整合了東部陸軍精銳力量,裝備遠程火箭炮、重型反坦克飛彈、陸航直升機等新型利器,裝備的資訊化程度最高、數量最多6。而未來共軍於兩棲登陸將採立體化作戰模式,對亞太地區各國防衛作戰勢必造成影響,我應盡早提出前瞻性、全盤性的研析與檢討,以因應可能的威脅7。據統計,共軍2015年度投入超過140個團級以上單位,逾16萬以上兵力進行諸兵種或三軍聯合軍演,其軍演範圍擴大至大西洋、太平洋、日本海、南海等海域,重點探討聯合指揮、作戰能力和聯合行動方法與規則,提高軍種協同作戰或兵種合同作戰能力8。三、就目前我國未來建軍備戰規劃上,仍以籌購高精密武器為主,其次則以現役性能提升、延壽與自製研發低廉、高效益的裝備為輔,以補強防空、守備、打擊所需的基本防衛能力;此外,必須整合與強化資訊科技的發展,並落實人員培訓,以提升相對素質,才能藉人的「精」有效發揮武器的「力」,獲得戰爭最後的「勝」;故我應深入探究其弱點以研擬克敵戰法,並持續掌握共軍兩棲登陸作戰發展趨勢,精研因應克敵之道,有效反制敵奇襲作戰,期提高預警功能,防止敵人第一波之飽和攻擊,有效保存戰力,以達制敵機先、克敵勝敵之目的。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