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物理治療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08. 機器帶動活動之PAD檢測模式初探(P286-286)
卷期 46:4
並列篇名 08. Machine Assisted Movement Paradigm for Post Activation Depression (PAD) Evaluation (P286-286)
作者 汪宸毅孫瑋辰蘇軒以蔡汶庭徐曼真張雅如
頁次 286-286
關鍵字 TSCI
出刊日期 202112
DOI 10.6215/FJPT.202112.O08

中文摘要

背景與目的:痙攣和僵硬是中樞神經性疾病損傷高肌肉張力常見的兩種症狀,過去的研究顯示活化後抑制(post activation depression, PAD)與痙攣出現的機制相關,是脊髓神經網路適應的重要指標。實驗室誘發PAD的方式,常受誘發之電刺激強度影響。本研究目的為使用機器帶動活動誘發PAD之創新檢測模式,評估與電刺激誘發之PAD相關性,檢測對非反射性相關的肌張力影響,以及對痙攣與僵直型高張肌肉的鑑別力前驅。方法:受試者為10位健康人,3位有痙攣的完全脊髓損傷患者與3位有僵直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每位受試者先接受2 Hz與5 Hz的標準PAD測試,之後接受快速與慢速機器帶動踝關節活動(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10回合,在CPM介入前與介入後使用電刺激測試非慣用腳比目魚肌的H反射,以及以Myoton測試肌肉特性的改變。統計方法使用Pearson相關係數表示其線性相關強度,顯著水平為0.05。結果:5 Hz的標準電刺激測試與快速CPM測試產生的PAD有顯著的正相關(r=0.763, p<0.0001)。Myoton所測量肌肉特性的改變量與標準電刺激測試產生的PAD無相關。Bland-Altman plot顯示CPM的檢測模式,可分辨三種受試者肌肉張力。結論:快速CPM可以誘發PAD,且與肌肉機械性張力不相關,且初步測試可分辨不同種類的肌肉高張。臨床意義:CPM可以取代傳動電刺激誘發的PAD測試法,可成為臨床上較容易導入的檢測模式,未來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病患測試。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