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物理治療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011.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重症患者解隔離後物理治療介入-個案報告(P288-288)
卷期 46:4
並列篇名 011. Physic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ritical COVID-19 in De-Isolation Phase-Case Reports (P288-288)
作者 蕭淑芳簡盟月
頁次 288-288
關鍵字 TSCI
出刊日期 202112
DOI 10.6215/FJPT.202112.O11

中文摘要

背景與目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在臺灣造成嚴重疫情。重症個案因呼吸衰竭,需使用呼吸器或葉克膜穩定生命徵象,解隔離後轉至普通病房有活動能力受限、呼吸急促等問題。此階段物理治療無標準指引,也無個案運動耐力資料。本文將報告2位COVID-19感染重症患者解隔離後物理治療介入。個案報告:個案一是69歲女性,2021年5月17日確診,插管使用呼吸器10天,之後使用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與非再呼吸型面罩(non-rebreathing mask)。5月31日解隔離轉普通病房,共接受6次物理治療,包括呼吸運動、原地踏步與步行等,6分鐘行走距離171 m,血氧飽和度94%,日常生活不使用氧氣,住院36天。個案二是55歲女性,因呼吸窘迫及意識惡化在2021年5月23日確診。急診時因插管困難,進行氣管切開使用呼吸器21天,之後採HFNC,6月21日轉普通病房,共接受9次物理治療,白天不需氧氣,6分鐘行走距離200 m,共住院46天。結論與臨床意義:重症COVID-19個案在解隔離後運動耐力下降。物理治療提供呼吸訓練、漸進式活動與運動處方建議,可增加個案體能,並減少氧氣使用。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