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物理治療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P28. 以測力板探討推者症候群病人接受機器人輔助步態訓練的效果:個案報告(P316-317)
卷期 46:4
並列篇名 P28. Using Force Plat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obot-Assisted Gait Training for A Patient With Pusher Syndrome: A Case Report (P316-317)
作者 戴孜玲林楷鈞
頁次 316-3170
關鍵字 TSCI
出刊日期 202112
DOI 10.6215/FJPT.202112.P28

中文摘要

背景與目的:部分的中風病人會出現「推者症候群(pusher syndrome),健側肢體一直推向患側,使軀幹往患側傾倒,姿勢平衡困難,阻礙復健。研究顯示機器人步態訓練能更快速改善推者症候群的症狀,本研究欲以測力板探討機器人步態訓練的效果。方法:個案為61歲男性,顱內出血導致左側偏癱伴隨推者症候群。評估方式包含推者症候群評估量表、布氏動作階段、功能性表現、步態分析。步態分析中顯示此個案舒適走路的步長為30cm。上銀機器人(型號MRG-P100)設定的步長30cm、步頻為每分鐘20步、步態軌跡為扁橢圓。常規的物理治療外,加做每次15分鐘共3次的上銀機器人訓練。結果:病人左上下肢的動作從布氏第I階段進步到第V階段,推者症候群評估量表從6分降為1分,功能性表現從需要極大協助轉位,進步到接觸保護下能使用四腳拐行走。步態分析發現步長變長、步寬縮短,且平均足底壓力的分布有進步。結論:對於患有推者症候群的中風病人進行常規的物理治療搭配機器人步態訓練,可快速且有效減少推者症候群現象。臨床意義:此機器人步態訓練,能讓身體維持正中,減少病人害怕跌倒的心理,能更快速有效減少推者症候群,且因有內隱學習的特性,可應用認知與語言理解困難的推者症候群。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