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物理治療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P55. 骨折術後病患急性後期居家物理治療之療效研究(P334-334)
卷期 46:4
並列篇名 P55. The Effect of Post-Acute Home Program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pedic Intervention (P334-334)
作者 蔡佩臻楊千慧蔡惠婷陳柏宏
頁次 334-334
關鍵字 TSCI
出刊日期 202112
DOI 10.6215/FJPT.202112.P55

中文摘要

背景與目的:個案經歷下肢骨折常會因疼痛、喪失關節活動度、肌力衰退等問題,影響其肢體動作及日常生活機能。本院於2019年開始參與居家模式急性後期照護計畫,治療人員採一般性原則,運用簡易器材、就地取材、並透過家屬衛教方式,增進個案日常生活功能及促進社區參與能力,提供適切居家物理治療。本篇研究藉由縱向病歷回顧方式,探討急性後期骨科居家個案物理治療訓練之療效。方法:使用不記名回顧方式,分析2019年至2020年間共19位個案病歷,在介入後於基本日常生活功能、疼痛指數及Harris Hip Score量表(HHS)之治療成效。利用描述性資料統計方式分析個案基本資料,以成對t檢定來分析介入前後統計上的差異。結果:個案平均年齡為 68.47 ± 16.70歲。結案後與初期相比,巴氏量表由54.21 ± 9.32分進步至78.16 ± 15.20分,疼痛指數由2.42 ± 1.02減少為1.11 ± 1.05,HHS量表由48.73 ± 14.67分進步至65.53 ± 9.28分,在統計學上皆有顯著差異(p < 0.01)。結論:急性後期骨科居家個案在物理治療介入後,可在短期內有效改善基本日常生活功能、疼痛指數(visual analog scale)及HHS量表,提高生活品質,降低失能狀況。臨床意義:本研究結果以2年的急性後期居家骨科個案物理治療成效,佐證急性後期居家骨科照護計劃能延續醫療照護,幫助個案恢復更佳生活品質。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