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話語.思考與方法:中國哲學、西方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話
卷期 2
並列篇名 Language, Thinking and Method: A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Philosophy, Western Philosophy and Marxist Philosophy
作者 林安梧歐陽康郭齊勇鄧曉芒
頁次 273-326
關鍵字 傳統本質主義約定論實踐體驗自由意志天命會通New-ConfucianismMarxist philosophyChinese philosophyWestern philosophyDialogue
出刊日期 200703

中文摘要

本篇旨在針對中(中國哲學)、西(西洋哲學)、馬(馬克思主義哲學),經由對話、交流,冀求進一步之會通與融合之可能。廣泛地對中國當代哲學的話語、思考與方法,都做了深切而坦誠的交流。首先,林安梧指出不能只是概括的去說中西哲學之為何,要入理的說,要如其經典的說,要如其事實的說。他指出徹底的反傳統主義者、新傳統主義者雖是對立的,但他們都犯了「方法論的本質主義」( methodological essentialism)的謬誤。要如何掙脫出文化的霸權,促成話語﹒思考與方法:中國哲學、西方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話中西馬的真切互動,是當今中國哲學的首要課題之一。他以為中國哲學研究方法的「五證」「文獻的佐證、歷史的考證、經驗的查證、心性 的體證以及邏輯(論理)的辯證」

再者,歐陽康指出哲學的本性是對話,當馬克思主義取得一尊的地位後,逐漸失去對話的可能性。中國當代哲學的三個站點分別是:前文革時期、文革時期,一九七八以後的重開對話時期。他強調要「以平等心態參與當代中國的哲學對話」並且要注意「哲學視域中的現代性」。中國與西方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各有其特性與限制,應當尋求轉進、對話與發展之可能。

鄧曉芒進一步指出經由現象去把握本質這樣的理性主義傳統是重要的,中國哲學的理性主義傳統仍待加強。在中國歷史上儒道兩家常墮入「無自由的意志」與「無意志的自由」這與「人性本善」、「天人合一」有著密切的關係。相對來說,西方的理性思維、邏輯思維,對中國哲學的理解與體會頗有助益。他舉出毛澤東的兩論:«實踐論》所講的不是馬克思的實踐,而是「知行關係」《矛盾論》講的不是「矛盾」而是「對立」

郭齊勇回應論道:關於哲學的本性的思考,就是人的意義世界,人的終極性的關懷,精神的追求。「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與「天道性命貫通」貫通到人心上,和人心的自覺這個東西並不矛盾。文革期間,假藉馬克思主義旗號,運用了傳統的威權主義,扭曲人性,賊害人性,人的尊嚴蕩然無存。其實中國文化傳統裡是有著一定的教化力量,像台灣地區民間社會企業、媒體,保留了儒道佛的傳統,並且與現代性的合理性結合為一。

面對提間,首先,林安梧從黨政體制的維護、資本主義商業化的浪潮、儒家的良知抉擇、新儒學的可能前景、與「自由意志」相關等展開論述。他經由孔子與阿Q的對比,對道德做了一個精神病理系譜的研究,指出如何從「自由意志」底下變成「無自由的意志」如何從「意志自由」變成「無意志的自由」。進一步,他詮釋儒學有「帝制式的儒學、生活化的儒學、批判性的儒學」「文化的王道主義」置於 「政治的專制主義」下,將成了「柔弱的精神追求」而已。他以為波柏爾《歷史定論主義的窮困》與《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值得重視。

歐陽康指出西方哲學現流行反基礎主義,反本質主義;但哲學有其「致極性」與「超越性」這是不容置疑的。再說,哲學有其民族特徵和內涵,還有它獨特的語言表述方式,跨哲學與跨文化對話的是極為必要的。「意志自由」應提升到人的最本質特徵的高度來理解,這種價值理想凝練了人的超越性這樣一種要求。

鄧曉芒指出中國古代未認真正視「自由意志」的問題,西方討論此問題則汗牛充棟,中國熱衷討論的是天道性命之學。自由意志與理性是分不開的,理性背後是使命,你運用理性,表現出人的生命力的一種強度,也是表現出自由意志的一種強度。文革最嚴重的不只是反傳統,而是反理性,更嚴重的是把人格、人權都摧毀了。

郭齊勇指出儒學反映了民族性格、生活準則、生存智慧、處世方略,作為民族的意識與心理仍活在民間有其生命力。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J'這涉及於人格的尊嚴、人性的養育、人權的考慮,中國文化傳統有很多活生生的東西,可以參考。馬克思主義文化和中國傳統精神和西方學術傳統應該深入地結合起來,面向未來,反思過去,建設新的文化。

鄧小芒又指出中國傳統的道德哲學不是建立在自由意志的基礎之上的,文革與中國文化傳統仍有著詭譎的關係。林安梧則指出中國文化傳統是在「存有的連續觀」下「天人物我人己」通而為一的「文化的王道主義」在現代化之後有著嶄新的可能。他又指出一新的「儒學轉向」由「新儒學」過渡到「後新儒學」由「心性修養」轉向「社會正義」建立「公民儒學」。歐陽康再度指出「五四」反傳統是現代性建設的要求,而「文革」是中國歷史上的反動,它徹底摧毀壞了傳統。不過,現在馬克思主義學術性的研究與意識型態的落實兩者之間已有著對話、融通與接軌。

最後,郭齊勇總結的說傳統是流動的,不是僵死凝固之物,不同時空有不同傳統,即如同一時空下,傳統也是多元多樣的。中、西、馬的互動是值得進一步努力的。

英文摘要

This is a record of one seminar that is held in Wu-Han on September 16. 2005. This seminar is a dialogue between four important philosophers from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e topics of this record are language, thinking and the method of Chinese philosophy. This dialogue reexamines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the perspective of dialogue and criticizes the methodological essentialism of anti-traditionalist, NewConfucianism, and Neo-traditionalist.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