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臺大歷史學報 CSSCITH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晉奉涿州之戰(一九二七至一九二八)及其影響
卷期 21
並列篇名 The Battle between Shan-hsi and Manchurian Warlords in Chuo-chou (1927-1928) and Its Influence
作者 胡平生
頁次 195-259
關鍵字 THCITSCI
出刊日期 199712

中文摘要

民國十五至十七年(1926~1928),南北軍閥的聲勢已如強弩之末,然彼此間的攻伐並未見沉寂。國民黨則異軍突起,於民國十五年七月自廣州誓師北伐,進展甚為迅速;遠赴蘇俄考察遊歷的馮玉祥,亦於是年九月返回國內,在綏遠西部的五原誓師,組建國民聯軍,並率領全軍加入國民黨,次第展開其固甘、援陝、圖豫的軍事行動;都使原來錯綜的政局更形複雜。在這兩三年中,戰事既多,益以當時武器的威力有限,遠遜於今日,而且當時中國各縣市多有深溝高壘堅固的城牆,傳統的忠「君」觀念仍深植人心,因而發生一些民國史上著名的守城之役,其中尤以涿州密邇北京,影響最大,最受矚目,以下即論述此一戰役的由來、經過、善後及其影響。民國十六年(1927)十月至十七年(1928)一月的涿州之戰,是晉奉戰爭的一環,而晉奉戰爭係整個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的一部分。民國十六年九月,奉系陣營準備大舉進攻河南,以謀澈底解決與奉張(張作霖)有宿仇的馮玉祥及其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此一態勢使與馮同屬革命陣營且甫盡釋前嫌的晉閻大為恐慌,如馮被解決,山西將無迴旋之地,故聯馮以拒張,當較與奉方合作為得計。晉奉戰爭爆發後,就整體實力而言,晉閻終難與奉張匹敵。就整個戰爭的過程來看,晉軍在戰爭中的表現幾乎乏善可陳,唯一值得大書特書的只有涿州之戰了。閻錫山發動奇襲涿州,負責此一重任的是晉軍第四師師長陸軍中將傅作義。晉軍奇襲涿州成功,然旋在奉方大軍的重重包圍下,進退不得,唯有堅守以待,慘烈無比的涿州攻防戰就此展開。涿州攻防戰前後歷時約三個月,最後涿州晉軍由於外援已全然斷絕,晉軍出城,接受改編。涿州之戰的影響,可分為三方面言之。其一是對政局的影響:涿州之戰,歷時三個月,使南京方面得以從容專事整合內部,重建領導中樞,為日後的繼續北伐統一全國奠下基礎。因涿州密邇北京,涿州晉軍的屹立存在,予奉方心理上的威脅極大,有此心腹之患未除,其一切行事均感束手束腳,多所顧慮。其二是對晉方的影響:晉軍屹立存在,有助於提升晉軍因節節敗退而低靡不振的士氣。晉軍本無赫赫之名,因涿州之戰,輿論界始對其刮目相看。晉軍建此殊勳,南京國民政府對閻錫山益為倚重。其三是對傅作義的影響:傅因涿州之戰,名動一時。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