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興大中文學報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變焦鏡頭--《左傳》價值辯證手法
卷期 21
並列篇名 Zoom Lens--The Dialectical Narratives in
作者 蔡妙真
頁次 227-251
關鍵字 價值觀左傳經學ValuesLoyaltyZuo ZhuanClassicsTHCI Core
出刊日期 200706

中文摘要

萬物流轉,而經之所以為經,乃因其間有恆常的價值原則;史家視史,亦復如是。在時間的波光中,起落翻騰多少人事物,總有些什麼是應該被銘記的。經或史的「褒貶」搞的就是披沙揀金,要在人世洪爐中,煉出值得執守的「價值」金丹。

「褒貶」為的是論定是非,宣導價值以垂誡後人,卻也不能不瞻顧其間的曲折,深體當事人進退之間或有的衝突困境:因此,不見全貌的褒貶失之偏頗;抓住來龍去脈後,褒貶就未必能率爾輕出,恐怕也不易以一二字判然分列黑白。

本文以〈左傳〉對「忠」這個價值的論述作檢樣,一以探求〈左傳〉如何看待禮樂制度逐漸崩壞時期的君臣關係;二以「晏子不死君難」相關記事呈現〈左傳〉辯證價值的手法。研究發現〈左傳〉以「社樓為主」的民本觀念為封建君臣「隸屬」闢係解套,對忠或不忠的評判,就容易回歸「任事態度」的檢驗,而非「服事一人」的行為約束。至於褒貶,除了「君子曰」等直接的議論,《左傳》亦巧用敘事結構,達到價值傳遞的企圖,其手法宛如電影導演運動鏡頭,時而拉大視野,讓讀者對是非曲直多一些評判材料;又適時地拉近鏡頭,以特寫的方式,掀開蒙蔽,隱曲幽微的心事得以被窺見,讓讀者在建構價值評斷時多幾個參考座標。總之,務求「原始要終,尋其枝葉,而究其所窮」,在詳盡的背景、不同的角度下,辯證事件的是非曲折,從而建構價值的豐富內涵。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