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中華公共衛生雜誌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從變項定義和分析方法檢討行為研究的問題
卷期 17:4
作者 李蘭
頁次 273-274
關鍵字 TSCI
出刊日期 199808

中文摘要

中華衛誌在歷任主編的努力和會員們多方投稿下,自83年起以雙月刊方式發行,迄今已進入第五年。為豐富雜誌內容,最近幾期已加入短評篇幅,希望就重要議題或研究經驗,開闢一個共同討論的空間。自擔任『行為科學與衛生教育』的副主編以來,有機會看到相關稿件以及審查意見,今以該期所刊登之兩篇此類文章為例,提出一些相關問題,期望能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激發同行間的意見交換。 有關人類行為的研究,首先因為『行為』本體的複雜性,使其在操作型定義和變項測量上很難有絕對的標準。台灣在校青少年對生活人權的認知與行為之現況以及與抽菸、喝酒的相關之探討(以後簡稱『原著A』)[1]一文,作者將『生活人權』概念分成『尊重』、『信任』、『評價』和『隱私』四個次概念。可能有人要問,除了這四項之外還有其他項目嗎?針對每一個次概念,讀者或許希望知道其內容為何(涵蓋範圍或深度)?用哪些問題評量(測量方法)﹖如何操作該變項(如採數題加總之得分、換算成因素分數、或用其他方法)﹖針對該研究主要的依變項,也就是『吸菸』和『 飲酒』,許多人關心的則是如何界定?因為研究目的和研究興趣不同,相同的概念可能衍生出不同的變項和測量方法。所以,相同的主題在不同的研究中,使用的研究工具不一定完全相同。也因為如此,在撰寫『討論』部份,將自己的結果與其他研究進行比較時,必需確認使用的研究工具是相同的。高雄市肺結核患者與非患者對肺結核知識、態度與預防行為之比較(以後簡稱『原著B』)[2]一文,作者提及其研究工具係參考國外三篇文獻編製而成,在將肺結核知識測量結果與國內其他兩個研究進行比較,且做出『本研究之結核病患者知識答對率偏低,此結果比……還低』的結 論時,若能於前言或討論中對該兩篇文獻所使用的知識測驗稍做說明,如項目和型式相同,或與本研究採同一份問卷,則前後不同研究結果的比較才有意義。 在行為科學與衛生教育的論文中,常見作者提出『研究架構』,欲對與該主題相關的多重概念(其中可能另包括多個變項)之關係提出假設,好讓讀者知道作者將納入分析的變項有哪些(有些作者會放入未實際處理或與該研究無關的變項,徒增篇幅和困擾,應該避免)。此一作法確實可將複雜的現象予以簡單化和具體化,然有些研究者在進行資料分析時,往往忽略自己提出的研究架構,未能針對預先建構的『相關』或『因果』關係加以驗證,形成前後文不連貫的情形。相反的,也有些文章並未提出研究架構,但於文中仍做了許多因果或相關的統計驗證,前述兩篇文章(原著A和B) 皆屬此類。由於沒有提出一個具體的架構,卻有許多變項納入分析和討論,讀者對於這些變項之間的關係比較不容易掌握。 統計分析的結果是作者作結論和討論的重要依據,故其正確性極為重要。如原著B在表四至表六所列出的自變項,多數為類別變項(有些甚至超過三類),在進行迴歸分析時應先以虛擬變項處理。若在表格或文字中能交代各類別變項的參考組(如性別以男性=1;女性=0處理),則有助於讀者了解檢定結果的方向性。以表五新肺結核患者的迴歸模式為例,希望獲取肺結核知識(該變項在研究工具中未被提及,作者於討論中視其為學習動機的同義詞)與肺結核態度之關係達顯著。單就此處的迴歸係數為負值(-0.36)來看,讀者若以為對照組是「不希望獲得肺結核知識」,則其解釋應該 是,希望獲取肺結核知識者(或有學習肺結核知識動機者),相對於沒有學習動機者,其肺結核的態度得分較低,也就是態度趨負向。此一解釋與一般認為學習動機強的人,其態度應較無學習動機的人來得正向是相反的。所以,標示參考組是必須的,否則會發生錯誤的解釋。此外,進行多變項迴歸分析,尤其是自變項數目很多時,樣本數不可太少。原著B的舊肺結核患者僅有43人,在表四至表六的分析中,因投入的自變項多達8~15個,恐將影響該迴歸模式的可解釋性。由於三組樣本在背景資料比較上沒有顯著差異,應可考慮將三組樣本合併成一組,以286人的資料進行多變項迴 歸分析。此外,為獲取最佳迴歸模式,先對擬投入的眾多自變項加以篩選是較理想的做法。 原著A針對一個在公衛領域中較少被提及但很重要的議題進行探討,確實是一篇具有參考價值的文章;原著B針對長期以來幾乎被忽視的傳染病預防問題,重新加以檢討,對於實務工作的推展也有貢獻。一個研究計畫的完成,必定經歷了一段時間及動用許多人力和物力;一份研究成果的報告,總會受到研究限制而未能盡善盡美,所以,每一位研究者的努力都應該被肯定。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