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臺灣社會學刊 MEDLINETSS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臺灣族群不平等的再探討:解釋本省/外省族群差異的縮減
卷期 39
並列篇名 When Social Reproduction Fails: Explaining The Decreasing Ethnic Gap in Taiwan
作者 蘇國賢喻維欣
頁次 1-63
關鍵字 族群不平等族群類聚文化資本Ethnic inequalityEthnic homophilyCultural capitalMEDLINETSSCI
出刊日期 200712

中文摘要

戰後外省大量移民改變了台灣人口結構,使台灣頓時成?多元族群的社會。過去文獻指出,僅管族群差異逐漸縮減,本省人的社會經濟地位仍較外省人?低。有些學者提出政治排外的論述來解釋族群不平等,另有學者從家庭背景(如父母社經地位與華爾茲教育程度、語言文化等)來討論影響不平等再製的因素。本文首先運用「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匯整資料來分析外省與本省族群在教育年數與初識識業聲望上的長期趨勢,發現兩者差異急速縮減。由此引出本文的問題:「何以外省人作?一個優勢外來移民,無法持續其優勢地位?」奠基於蔡淑鈴等國內?學者在族群不平等的先驅研究,本文試圖提出一個本省∕外省差異縮減的可能解釋架構。從「79年戶口及住宅普查」資料的分析中,我們發現外省人有集中在公部門的情形,且外省人就讀文組或從事語方媒體相關職業的比例偏高。我們進一步運用「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針對中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分析,推論語言能力在聯中的相對比較優勢及職業文化上的親近性,可能是導致外省人就讀文科或從事文職比例偏高的原因。這些寶證發現指出,外省人移民初期在職業上的類聚與分佈,對於其後代的志向選擇及市場競爭能力有長遠的影響:由於語言上的比較優勢、文化上的親近性、及職業類聚的影響,導致外省人比較可能任職於公部門等較難累積「創租資才」、且不易透過代間移轉來繼承優勢的職業。這種在機會結構及競爭場域中的差異性人口分佈,可能是導致外省與本省族群社經地位迅速平等化甚至逆轉的重要結構性因素。

英文摘要

The postwar influx of migrants from Mainland China-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