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政治科學論叢 TSS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政經發展與政商關係:新加坡的政聯企業與政商互動
卷期 39
並列篇名 Government-Linked Companies and State-Business Relations in Singapore
作者 施奕任
頁次 159-202
關鍵字 新加坡發展型國家政商關係華人家族企業政聯企業SingaporeStatutory BoardState-Business RelationsChinese Family BusinessGovernment-Linked CompanyTSSCI
出刊日期 200903

中文摘要

東亞國家的發展路徑經常被認為呈現著發展型國家的特徵。新加坡與這些國家都具有高度的國家相對自主性,但是不同於其他發展型國家偏重透過政商間建立制度性協商機制來形塑產業政策,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模式卻是獨特地偏重政聯企業,而膳少仰賴私人資本。規模龐大的政聯企業成為國家權力在市場活動中最直接的先鋒,也成為國家權威跨過了政策規範的角色,進而成為市場行動者的具體力量。新加坡政府藉由淡馬錫控股興諸多政聯企業有效主導國家產業政策與資本市場。政聯企業的形成背後又聯繫著新加坡建國以來特殊的政經運作與歷史脈絡。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認為經濟活動是攘故在特定的歷史情境與社會條件之中。所以,除了描述新加坡政聯企業的結構及影響,本文進一步檢視政聯企業背後的政經脈絡,包括族群議題、政經情勢以及政治菁英的抉擇等。再者,不同於傳統將新加坡政聯企業與具有華人家族企業模式的本地企業分開討論,本文探討新加坡政聯企業對於本地企業的運作模式及思維的影響,更為完整的檢視新加坡的經濟運作。
本文認為政聯企業的建立牽涉人民行動黨政府鞏固權力的過程,以及新加坡敏感的族群議題。新加坡政府最初所以建立政聯企業,是因為對新移民華人社群的猜忌以及本地企業規模的限制,轉而利用政府自身力量推動工業化與經濟成長,並透過提供社會服務獲得政治支持。一九八五年經濟衰退以及人民行動黨的支持率下降,使得新加坡政府透露願意改變對於本地企業的看法,積極推動各項計劃以及區域化策略,培植有潛力的本地企業。儘管如此,政聯企業強調利益導向,故仍然擁有龐大的競爭力,並且在官僚內部形成複雜的董監事連結。對於本地企業而言,政聯企業一方面排擠了本地企業的市場;另一方面則促成本地企業跳脫傳統華人家族企業模式,學習政聯企業朝向專業化的公司治理。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