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梁啟超與討袁護國
卷期 2
並列篇名 Liang Ch'I-ch'ao and the Movement against Yuan Shih-k'ai's Monarchist Scheme
作者 胡平生
頁次 185-207
關鍵字 梁啟超護國之役軍務院袁世凱
出刊日期 197506

中文摘要

梁啟超(1873~1929)是中國近代史中的風雲人物,他的一生多彩多姿,影響也是多方面的。他的從政生涯來說,固然為時很短,卻不乏值得稱述的事功。像清末的戊戌變法、民四、民五的討袁護國、民六的戡定復辟,他都躬與共事。尤以在討袁護國期間的表現最具影響力,他非但運籌帷幄,導引護國之役的發動,並且不避艱危,毅然潛赴廣西,間接關係到廣西的獨立,在他精心擘劃、奔走號召之下,設置了獨立各省的聯合機關:軍務院,以統一事權,集中力量,終使帝制瓦解,共和復甦,功在國家,足稱不朽。然而任公卒後,主政當局對他討袁的勳績,並無隻字片言的褒揚,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少之又少,殊令人感慨不已。筆者撰寫本文的目的,即把任公從事討袁護國的經緯和貢獻,作一番有系統的編述與申論,或能藉此略見任公在民國政治上所應該居有的地位。梁任公的政治理想是不變的,他抱定的宗旨要實現民權政治。為了達到此一貫的理想,他不惜任何的遷就和犧牲。民初他極力拉攏袁世凱,便是寄望袁氏能行民權政治,誰料袁氏專斷,蔑棄民意,竟圖變更國體,代以帝制,遂使一向妥協溫和的任公忍無可忍,毅然奮起討袁,揭開護國之役的序幕。就整個討袁大局的發展脈絡而論,任公無疑是其中最具關鍵性的人物。當袁氏歿後,他悉心調處護國之役的善後,有助於時局的統一。民國六年七月他又甘心捲入政治的漩渦,與段祺瑞合作,目標仍然是在實現他的理想。可惜那批官僚政客依舊不能接受他的指導,使國家走上正途,失望之餘,只有辭職而去,也從此結束了他那為時雖短卻令人緬懷再三的從政生涯。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