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北周前期的政局與政權的弱點
卷期 18
並列篇名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Nothern Chou and the Weakness of its Ruling Power
作者 呂春盛
頁次 89-120
出刊日期 199412

中文摘要

北魏末年北鎮變亂之後,北魏分裂成東魏與西魏。東魏的實權者是高歡,西魏的實權者是宇文泰,雙方皆以北魏的正統繼承者自居。東西魏分裂之初,東魏無論在領土、人口與資源各方面都處於絕對的優勢,但經過四十餘年的對抗後,北齊(原東魏)卻被北周(原西魏)所滅。北齊衰亡的原因,除與當時國際環境變動的因素有關之外,最重要的乃是無法克服內部權力轉移的危機,以及嚴重的胡漢衝突問題。另一方面,北周雖然併滅北齊,然而北周滅北齊之後四年,本身也被外戚楊堅所篡奪,顯然北周政權內部亦有潛在的弱點,值得做進一步的考察。
  大體言之,西魏政權是由北鎮勢力、關隴河南河東土著勢力、及追隨魏帝勢力等三大勢力所構成。西魏初年,因為面臨來自東魏的強大威脅,這三大勢力深深體會到彼此的命運生死與共、休戚相關,因此捐棄彼此之間的矛盾而團結在一起。然而,在政權逐漸穩固下來之後,上述三股勢力之中的北鎮勢力逐漸擴張,至西魏中期北鎮勢力成為權力結構的重心。西魏後期,有一宇文泰親信集團興起,此集團在宇文泰的刻意安排之下,逐漸掌握要職,宇文泰死後,該集團人物積極進行魏周禪代,宇文泰侄兒宇文護成為該集團的實際領袖,結果爆發趙貴、獨孤信等北鎮元老武將謀誅宇文護事件。趙貴事件後,宇文護逐漸專權,遂導致宇文護與北周帝室(即宇文泰諸子)之間的對立,衝突隨之而起。宇文護親信集團因而分裂成親宇文護派與親周帝派,政界人物也被捲入此一政治漩渦之中。本文即是想探討北周前期宇文氏家族中這兩派的鬥爭過程,試圖從零星的史料中,理出一條政局演變的軌跡,並分析北周政權成立以來即潛藏的一些弱點。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