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南宋時期關於歲幣的討論
卷期 18
並列篇名 The Discussions Concerning the Annual Tribute During Southern Sung
作者 梁庚堯
頁次 135-156
出刊日期 199412

中文摘要

南宋初年,宋高宗積極向金求和,以歲幣作為條件之一。這時南宋國勢甚弱,但是士大夫由於身遭國家民族的大變,反對和議的聲浪甚高。宋高宗藉秦檜之助,壓制反對的言論,達成與金議和的目標。此後國家日漸安定,經濟日益發展,南宋群臣大多對輸金歲幣已習以為常。開禧年間,北伐失敗,導致和約的又一次重議。南宋朝臣自知敗盟理虧,而且戰敗,所以對於增加歲幣並無異議,至多只是希望用歲幣來換取其他條件,由於這時南宋經濟開始走向下坡,他們已感覺到不同於從前的財政壓力。金人遷都汴京後,遣使至宋督索歲幣,後來並且為歲幣與宋開戰。這時宋廷為了是否繼續輸金歲幣而發生爭論。一派認為金國力尚未大衰,應避免與其發生衝突,又主張以歲幣作經援,助金向蒙古求和,以免宋直接面對蒙古的威脅。另一派則認為金已近衰亡,再向其輸納歲幣,有失大國之體,助長蒙古和華北群雄對宋的覬覦,同時也容易養成苟安的心理。這場爭論,最後因為宋金戰爭的爆發而消失。宋金戰爭,金人因國力消耗而滅於蒙古。南宋雖然不再向金輸納歲幣,國力卻抵消於內部政爭之中。嘉熙二年(1238),蒙古使臣來宋要求輸納歲幣,南宋並未同意。開慶元年(1259),鄂州之役,賈似道以允諾劃江為界、歲奉銀絹各二十萬而得蒙古退兵,事後卻對朝廷隱匿不報,並且拘禁蒙古派來議和的使臣郝經,南宋朝廷因此沒有討論以歲幣換取對蒙古和平的機會。等到蒙古再興大軍侵宋,南宋軍事既不能振作,財力又已枯竭,外交上更沒有迴旋的空間,只得繼金之後步向滅亡。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