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高醫通識教育學報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清代臺中大甲溪北地區的漢人聚落拓殖與平埔族群地權轉移
卷期 2、2
作者 楊護源
頁次 155-189
關鍵字 大甲溪北拓殖番地聚落群
出刊日期 200712

中文摘要

清代臺灣中部地區的農業拓墾起步較臺灣南部地區為晚,迄乾隆晚期至道光年間,臺中地區內已形成大小不等的聚落群。在臺灣土地農業化的過程中,實伴隨著番漢族群地位的逆轉,漢庄的快速增加與地權的轉移,使漢人族群於人數與經濟上均居地區族群之上風。清代大甲溪北地區的土地拓殖,以大安沖積扇的開拓最早,大甲沖積扇之聚落拓殖以乾、嘉、道三朝最盛,磁?沖積扇至嘉慶年間才有較多農業入墾聚落的形成;整體而言,大甲溪北地區漢人雖入拓建庄時間為早,但地區內各沖積扇的開拓有時間上的先後差異。地區平埔族群在歷經雍正九年的大甲西社事件後,族群人口與資源均受到損耗,於乾隆初年開始出現經濟上的困難,至乾隆三十年代番佃戶已取得永佃權,同時番社因生計困難只好控官要求提高番佃戶之番租粟額,顯現出在經濟困窘的狀況下,番社為求生存無所不用其極的狀況。隨著地區土地拓殖擴大與聚落的增加,地區平埔族群之地權卻漸流失,標示著地區平埔、漢人族群勢力的消長。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