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中華公共衛生雜誌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泥水工職業性皮膚病調查研究與改善對策
卷期 19:6、19:6
作者 石東生謝俊明
頁次 407-410
關鍵字 TSCI
出刊日期 200012

中文摘要

國內營造業人口約80萬,佔總勞工人數之12%,除其重大職業災害發生率佔全產業總重大職業災害率60%以上外,職業性疾病問題亦為國人所嚴重關切。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經多年的研究調查發現,國內營造業勞工之主要職業病問題包括:因物料搬運及工作姿勢不良、重複性作業所引起之下背痛、腕道症候群;此外職業性皮膚病盛行率亦高達21%。另外行政院衛生署職業病通報系統及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職業病緊急處理小組所定期收集之國內職業病案例亦指出,泥水工的接觸性皮膚病一直被列為極為重要之職業病,在近期的中華衛生雜誌及國外文獻中郭氏等人 [1-2] 等亦曾報導有關國內泥水工職業性皮膚病的情形,引起國人普遍的關切,本文特別說明政府對於職業病調查的策略,並以此項重要的議題為例,就政府相關單位近年所做的努力提出說明與建議,以做為決策者與立法者的參考,建立未來類似問題的對策模式。職業病調查策略職業病之調查與解決對策應有系統的規劃,目前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對於重大職業病的處理策略包括:全面性問題狀況的掌握、評估技術的建立、國內外相關資訊的收集、現場危害暴露調查、對策擬定、技術轉移、事業單位輔導改善與教育宣導、成效追蹤調查與法令研修。問題之發現自1995年起,行政院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即針對國內營造業之職業性皮膚病進行多項調查研究。“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調查-受雇者認知調查”[3],係與行政院主計處合作進行,每三年一次,調查國內勞工對一般工作狀況、物理、化學環境及安全衛生條件之滿意度,本次共訪視勞工18,945人,31類行業,發現84%以上的職業性皮膚病都發生在手部,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訪者會到醫院就診。各行業中以營造業、環境衛生及汙染防治業、及個人服務業的罹患比率最高。其中營造業從業人員人數最多,罹患比率亦極高 (21%),為高危害對象族群。“國內職業性皮膚病監控系統建 立之研究”[4],係以臺南市泥水工為研究對象,共計訪視了1,232 位泥水工,其中226位完成抽血與皮膚檢查,190位完成貼布試驗。結果發現在21種水泥主要成份中,以水可溶出六價鉻為最重要之皮膚致敏物質,受測之男性泥水工中有 16% 呈現陽性反應,女性亦有8%呈現陽性反應,與國外之調查結果類似。由於鉻所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愈後情形不佳,其所造成的問題值得重視。“國產水泥中鉻、鈷、鎳定量分析研究”[5]、及“水泥中之總鉻與可抽出性六價鉻之定量分析”[6],由於各種不同狀態的鉻化合物毒性差異極大,其中以水可溶出六價鉻為造成接觸性皮膚炎最主要 的致敏性因子,現有分析技術僅能量測總鉻含量,因此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乃著手研發經濟、快速之分析技術。83年臺南市泥水工會所提供之市售水泥產品經分析結果發現水可溶出六價鉻之含量範圍為1.2 ppm-14.7 ppm。為全面掌握國內現況,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乃於 84 年度進一步針對國內各水泥製造廠產品每季抽樣分析其成份。結果顯示水可溶性性六價鉻之含量範圍為0.04 ppm-19.5 ppm,而其他同樣關切的有害物質如:鎳、鈷含量,則幾乎檢測不到。此結果與文獻上歐、亞及澳洲等國相近,卻仍比國外研究報告所指可造成職業性皮膚病之安全劑量2 ppm-3.5 ppm高出甚 多,值得國人特別注意。目前丹麥、德國、芬蘭、瑞典等西歐國家已立法規定水泥中水可溶出六價鎔之含量不得超過2 ppm[7-9]。瑞典意外保險法更明定因職業鉻暴露造成之嚴重皮膚病勞工、不得繼續從事鉻暴露或泥水相關工作[10]。文獻資料並指出降低水中水可溶出六價鉻之還原劑中以硫酸亞鐵最為迅速有效[9,11-16],少量添加(約0.35%)又不致影響水泥強度等特性,多項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降低水泥中六價鉻後,確可有效降低泥水工過敏性皮膚病,因其僅增加生產成本約1%,為目前公認最有效且符合經濟效益並能保持水泥特性,可行性較高之危害控制方法。Zachariae等 [17]之研究報告顯示, 丹麥自1981年於水泥中添加硫酸亞鐵之後,職業性皮膚病即有顯著之降低。對策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透過上述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後,乃進一步積極協助製造廠商找尋水泥配方改進之文獻資料,希望能將水可溶出六價鉻迅速還原為低毒性水不能溶出之三價鎔,因此與業界合作積極展開“添加硫酸亞鐵降低國產水泥六價鉻含量研究[18]”,研究結果發現水泥在添加0.15% 硫酸亞鐵後,絕大部份樣品鉻含量即可有效下降至西歐工業化國家法規規定2 mg/g以下,部份樣品可能含有其他氧化態雜質,硫酸亞鐵的添加並未獲致預期的效果。依據上述研究結果,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乃邀集國內各水泥製造廠座談,討論可行之改善對策方案,目前業界已組成一技術小組,由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技術轉移,協助業者抽驗產品中六價鉻含量,進行製程與配方改善研究,以降低水泥中鉻含量,並完成配方改進後之水泥強度特性測試。水泥製造業者亦規劃於水泥包裝袋上標示水泥中有害物成份與使用注意事項。由於硫酸亞鐵效果不易長時間維持,將於水泥產品隨包附送還原劑,讓泥水工在使用時,以臨時添加的方式效果較佳。在此同時,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並邀集國內各泥水業職業工會與營造業工會座談,加強職業性皮膚病預防教育訓練,分區舉辦泥水業與營造業職業性皮膚病危害預防宣導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並編撰、提供泥水工皮膚病危害預防宣導手冊及相關資訊、協助收集市售個人防護具資料,並將研究調查結果,透過該所簡訊、季刊、相關研討會,大眾傳播媒體,及電腦網路系統,對外加強宣導,以增進勞工對職業性皮膚病之認知。展望過去國內對於職業病的預防工作,大多只針對個案加以處理,較少能夠掌握全面的現況資料,或發展成一套較完整的策略邏輯,希望本調查研究可以成為國內未來處理重大職業病的對策模式。同時目前國際間有關職業衛生之暴露管制與健康危害大多只考慮經由呼吸道進入人體的暴露,對於經由皮膚接觸、吸收或食入等途徑進入人體之暴露或健康危害則甚少加以考量。文獻資料顯示有超過40%的職業病與皮膚接觸有關,且目前世界上被引用最為廣泛之職業衛生三大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或建議參考值,包括美國工業衛生師學會(ACGIH)之TLV、俄國政府之MAK,及德國所訂之MAK,均 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法令列管或建議列管有害物,加註有皮膚吸收之注意標示或警語,卻未針對這些有害物的特質訂定皮膚暴露預防之管制標準,西歐國家打破傳統只訂定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而針對接觸性皮膚病,訂定出水泥中水可溶出六價鉻的管制標準的做法,值得我們的肯定與借鏡。本案目前雖已透過廠、官、學的努力,將問題與對策找出,教育與行為態度的改變,也需要較長的時間,真正的成效,則待進一步長期的追蹤與評估,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將持續與學術機構即業界密切合作,希望提供勞工朋友更安全健康之工作環境。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