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中華公共衛生雜誌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事業廢水傾倒事件之警訊--臺灣河川與沿海水質監測之必須
卷期 19:5、19:5
作者 郭育良邵于宣
頁次 329-331
關鍵字 TSCI
出刊日期 200010

中文摘要

     2000年7月15日高雄市民發現自來水有異味,經調查結果發現,自來水源高屏溪上游的旗山溪遭到廢棄物清理業者大量傾倒有害的事業廢棄物。這起河川污染的事件並未隨著大高雄地區恢復供水而結束,緊接而來的重要發現,是遍及臺灣北中南各地的多條河川都受到廢棄物清理業者不顧民眾生命安全的惡意傾倒所造成的嚴重污染。高屏溪污水事件只為臺灣河川污染之冰山一角,多數工廠埋設暗管將未經妥善處理之事業廢水排入河川造成河川污染,是眾所週知的事。根據1999年臺灣地區環境保護統計年表之資料顯示(圖一)[1],臺灣地區河川污染的比率已經從民國七十二年之26%增加為1998年的38.7%。嚴重污染的河川比率也從民國七十二年之5.7%增加為12.6%。三分之一以上的河川都遭到污染,十分之一屬於嚴重污染,而這些河川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1998年的河川水值檢測結果顯示鎘的水中含量是自1977年來的最高濃度,鉛、鉻及銅也都比往年高(圖二)[1]。相較其他各國,臺灣河川之金屬濃度皆 高居前一、二名 (圖三)[1],臺灣河川污染的嚴重程度的確屬實。行政院環保署自1999年元月起對於自來水做重金屬、揮發性物質、及農藥等三大類共三十四個項目進行檢測。姑且相信這些檢驗可以對我們所飲用的水提供最後一道防線的保障。但是,飲用水並非民眾暴露於這些污染物的唯一來源。因為含有污染物的河流匯流後進入海洋也污染了臺灣的近海水域,而污染物中的重金屬、有機物、持久性有機物及環境賀爾蒙等隨著河水溪流進入海洋中,再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當中。因生物累積而造成濃度放大的效應,位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理所當然的將所有的污染物一併接收。由1991至1996年在臺灣西岸沿海所取得之牡蠣所檢驗金屬含量的結果得知[2],臺灣沿海所出產的牡蠣含有非常高的銅、鋅與砷的含量而長期食用這些含有重金屬之海產是有害健康的。然而,郤不見在特定可能污染的海岸,標示出『食用此處捕獲之海產有害健康』等字樣。更值得憂心的是,水體之中最容易涵容與媒介的污染物,除了重金屬外,也包括具有高度脂溶性的持久性有機物等污染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中又有多種具有影響動物體荷爾蒙的作用,一般被稱為環境荷爾蒙。臺灣沿海之持久性有機物及環境賀爾蒙濃度是否也如金屬含量一樣高,的確值得懷疑與警覺。環境 荷爾蒙及持久性有機物等污染物對於人體的危害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的效應(時間短劑量高)的致命危機也許可被飲用水質檢驗而避免,但是慢性的健康危害卻不得不令人憂心。以最有名的戴奧辛為例,環境荷爾蒙及持久性有機物對健康的危害可能包含了致癌性、生殖系統毒性、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症、致畸胎性,胎兒生長遲緩、智力發展異常、胸腺與脾臟萎縮、神經系統毒性、免疫系統毒性、肝臟毒性、皮膚毒性、與牙齒發育異常等[3][4]。環境荷爾蒙及持久性有機物等污染物對於人體健康的慢性危害不容置疑,然國內對於河川及臺灣近海海域之水質監測及改善方法並無積極的動作與有效的對策。河川水質檢驗次數變動劇烈(圖四)[1],顯示對於河川並無長期且規律的水質檢測計劃。此外,環保署至今仍未將環境荷爾蒙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項目列入海洋和河川水值監測的檢驗範圍中。試問,如將化學污染物等有機物也列入河川和海洋水質的檢測範圍,河川污染的情形和範圍是否更大且更嚴重?而因為海洋污染而造成之健康危害,是否更加令人擔憂?臺灣河川及海域之污染已是事實,急性的致命危害也許可以暫時抵擋,但是經由食物鏈的累積而進入人體造成的慢性威脅卻永遠存在,期望國家能建立完整的臺灣海域及河川中環境荷爾蒙及持久性有機物等污染物的濃度調查,以及人體內這類化學污染物之定期監控方針,甚至於禁止食用高度污染地區所捕獲之海產,不要存有沒有數據就是沒有暴露的鴕鳥心態,共同來正視這些污染物可能造成臺灣民眾之健康危害及減少污染的持續增加。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