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台灣社會研究 THCITSS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台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
卷期 2:1
作者 王振寰
頁次 071-116
關鍵字 THCITSSCI
出刊日期 198902

中文摘要

本文的目的在討論台灣的兩次重大政治轉型,一次是1972年以後蔣經國大量啟用台籍人士進入政治權力核心,另一次是1986年以後國民黨政府的政治自由化。由於這兩次轉型對台灣的政治發展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因此本文要問:為什麼台灣的國氏黨政府會有這兩次的政治轉型,而且一次是台灣化,另一次是自由化?此外,由於1970年代中期以後,台灣的政治反對運動逐漸成型,且在政治上給予國民黨政府相當的壓力,因此本文也要探討反對運動對政治轉型發生什麼樣的作用。本文將指出,國民黨政府的轉型主妥是由於其正當性基礎發生危機,因此企圖向社會尋求更多的支持。換言之,由於1950到1970年,國氏黨政府在國際與國內強烈的依賴美國的支持,當國民黨政府在1970年左右失去美方的支持,國氏黨政府使轉向台灣社會尋求更大的擁護。所以這次的轉型是由外而內的正當化轉型。1972年以後,國氏黨政府向社會尋求支持,而更加的結合了台灣社會的政治與經濟精英。特別是1977年以後,由於黨外的群采運動(popularmovement)興起 及其對國氏黨政府權威的挑戰,使後者美加議化與精英的關係,以正當化和合理化對其反對運動的鎮壓。然而這一個退縮正當化並未受到資本家的全然支持。1980年代初期投資率的下降,加上政權的繼承危機和民間社會的挑戰,造成了退縮正當化的困境。由於國民黨政府面臨退縮正當化的聯盟(coalition)危機,加上氏間社會的挑戰,使國民黨政府企圖透過吸納非精英群體進入政治體制之內,使街突制度化。這個做法使國民黨朝向自由化的轉型,也是它開始企圖由上而下正當化其統治。但由上而下的正當化必然會引起精英與既得利益群體的抗拒,而使得國民黨政府無法制度化其正當化措施。本文將尋此時間與邏輯的順序討論國民黨的轉型,並在最後指出,雖然反對運動不是造成國氏黨政府轉型的“唯一"原因,但它卻是使政治自由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