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台灣社會研究 THCITSS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解釋
卷期 2:1
作者 林佳龍
頁次 117-143
關鍵字 THCITSSCI
出刊日期 198902

中文摘要

戰後國民黨政權遷台以來,非國民黨籍人士在各級民意代表選舉中,大致都能獲得二至三成選民的支持。究竟台灣反對逐動的群采基礎何在?透過對選舉資料的分析,本文將指出:台灣的街籍分歧大於階級分歧,氏進黨是個兼具反體制色彩和台灣意識的本省人政黨,而非特定的資產階級政黨或工農階級政黨。為什麼台灣反對運動的動力主妥來自省籍而非階級?也就是說,是什麼政治及社會的原因促使三成左右的選氏持續支持反對逕動而成為其發展的主要動力?本文嘗試從政體(regimes)和反對(oppositions)的互動過程提出一個政治性的解釋:國民黨外來政權在台灣施行的威權侍從主義(authoritariancJientelism)及非競爭性選舉(non-competitiveelection) ,不但張化了本土反對逕動的省籍屬性,而且同時削弱了它的階級特性。此一論證又可細分為二:(1)在威權主義方面,國民 黨的外來威權統治,提供了本省人反體制運動的成長條件,並導致反威權統治的抗爭糾結著國家認同的街突;(2)在侍從主義方面,國民黨的黨國待從統治,以垂 直個別利益交換的分賊政治和私人政治,系統化地取代了階級議題和集體行動,並這阻了階級性反對逕動的可能發展。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