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台灣社會研究 THCITSS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日本帝國主義下宜蘭城的空間轉化
卷期 1:2/3
作者 陳志梧
頁次 231-262
關鍵字 THCITSSCI
出刊日期 198807

中文摘要

本文是一篇關於城市空間形式變遷的研究。作者從城市空間乃社會生產的角度具體地分析了宜蘭城從清朝的亞細亞帝國統治邊疆平尿的教化據點,轉成日本帝國主義者控制殖民地的一個地區性中介的過程闊的空間變逞。從歷史材料的分析中,作者指出了城市空間的形式,從城市選定、朝向配佈到城市功能所潛藏的社會意義,以及城市空間變遷與不同歷史階段中國家(state)的社會統治之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實踐闊的關係。本文指出宜蘭城作為清政權統治噶瑪蘭平原的中介,乃建立在意識形態的教化與空間一統治合法化的想像關係之上;而其在日本通民期間的轉化乃以台灣總督府為中心的社會改造過程,根本上是帝國統治者統治殖氏池,並使其為日本資本主義發展(與再生產)服務的空闊手段與結果。台灣總督府在鎮壓平原(與台灣)社會抵抗的同時,也透過對城市空間的改造,使其成為鎮壓鄉村以及殖民資本主義伸入平原的基地。換句話說,這個變遷除了是一個殖氏地“依賴都市化\"(dependent unbanization)的過程外,帝國主義國家 機器與通氏地社會間對抗闕係的辯證發展也歷史地、手土會地決定了宜蘭域的空間生產。城市空間的生產與特定社會過程中之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的實踐不可或分。因此,本論文嚐試著從這三個社會實踐層面來解析宜蘭城市空間形式、功能與意義,在清朝與日本殖民期間的變遷。這個變遷從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來看,是宜蘭市街從一個農民自然經濟的小商品交換中心,轉成舊中國控制宜蘭平原的據點,再轉成日本帝國主義對平原的殖民統制與資本進出的門道。這一連串的城市功能轉化,以致於城市形式的變遷,當然是不同性質的國家(state)對平原社會實施特定統治的變化,與統治、被統治間的對抗有廟,在這個歷史過程中社會被重構,空間被改造。因此,本研究將探討作為文化形式的空間,在特定社會中的表徵(representation)作用。但在歷史材料的侷限下,研究者只能特別側重於城市空間生產過程中的國家干預行動對城市的塑造,以及空間在階級對抗中的意識形態統治功能。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