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湯說〉演繹
卷期 6
並列篇名 The Deduction of TangShuo
作者 陳惠玲
頁次 61-91
關鍵字 大旱巫尪夏社桑林湯說Great droughtWizardXiaSheMulberry forestTangShuo
出刊日期 200706

中文摘要

《墨子?兼愛下》載及「湯說」,文闕不全,引起後人諸多爭辯。筆者同意下列三家之說:一,孫詒讓:「湯說」是湯禱早於桑林之辭。黃暉《論衡》〈感虛〉注文主之。二,徐時棟:「湯說」有二,一為伐桀,是為今文;一為禱旱,錯見於古文。梅氏竊取古書,以綴湯誥,而禱旱之誓湮矣。三,孫星衍:此乃〈夏社〉之逸文,夏社篇為湯因旱禱祀告天遷社之作。孫希旦認為武王滅殷後,使各諸侯國立毫社(殷社)即亡國(喪國)之社為戒,並獻俘以血祭社為其常例,推及夏商移鼎,當可套用此一模式,故湯禱於「桑林」(自來被認為是商社之所)實為「夏社」之所。湯旱七年,史卜以為當以人為禱,即是獻俘,或用人牲以為禳災解旱,湯王自翦髮爪禱之,天始降甘霖。此中解旱之巫術法則,誠為禮學儀式之前身,並且「王」、「巫」角色與權力之分化,至周官建置已顯現「王權」、「神權」兩立,王權凌駕神權之上,「巫長」僅是諸祭儀式中的司職人員,溝通天地之大權:為王非巫。下至春秋諸子之政論發微,君王於災眚變咎,親率群臣以過自責、避殷徹膳,形成中國王政於「四海困窮」之際獨特的應天思維:「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並效湯王以「素車白馬布衣」哀百姓之喪,春秋史家謂之:「史辭」、「降服」、「乘縵」、「出次」,孔子謂之:「無服之喪」,尋此衍繹脈絡,實濫觴於〈湯說〉也。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