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 TH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收驚儀式中白米的意義
卷期 11、11
作者 謝宜玲
頁次 125-144
關鍵字 民俗醫療收驚辟邪物THCI
出刊日期 200906

中文摘要

民俗醫療在台灣社會中,是傳統中醫與西方醫學之外,民眾身體不適所欲求助的療法之一。乃是植根於傳統文化的認知,反映著漢人的疾病觀、宇宙觀,與文化脈絡習習相關,和強調科學精神的近代醫學自然截然不同。收驚做為台灣社會中常見的民俗醫療活動,雖然儀式存在著因地方、門派中大大小小的差異,然而,仍然可以將其整理出一套「淨化、馨香禱祝、頌唸收魂、觀米算卦、驅邪送煞、完成」的標準程序。其中屢屢可見稻米的應用,又可將之功能性分為:魂米、米卦、鹽米三大類。其作用分別為使魂魄有所歸附、占卜受驚原因與驅邪送煞。雖材質一也,效用卻不盡相同。收驚之外,民間信仰儀式中多有使用米的情況,米之所以能夠交通鬼神,主要是自上古以來的祀神傳統,更因為主食身份,因而延伸出以穀為司命的穀神信仰。在二者脈絡之下,米發展成為辟邪植物的一環。用於儀式治療當中,可分為擊退與服食兩大類。收驚儀式中的鹽米屬於前者,魂米屬於後者。儀式最後食用白米的意義不僅是為確保魂魄歸身,也不單純為了醫書中記載穀類所具的各類功效,而是身為辟邪物的神聖性特質,經過服食後,使病者的身心淨化,隔離外來邪祟的侵犯干擾,達到安魂定魄的效果。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