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基層醫學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大腸癌的篩檢
卷期 21:7、21:7
作者 黃千芳賴世偉劉秋松
頁次 193-196
關鍵字 AdenomaColon cancerPolypScreen
出刊日期 200607

中文摘要

大腸癌是已開發國家常見的癌症之一,在台灣地區,由於國人飲食西化,食用過多高脂肪食物,蔬菜水果及全麥食物攝取不足,生活型態改變,缺乏運動等,大腸癌發生率上升快速,十年間(民國80年至90年)約增加了70%,依據90年癌症登記及93年死因統計,大腸癌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四位及死亡率第三位,約有7,366人罹患大腸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32.9人),及3,898人死於大腸癌(死亡率為每十萬人17.2人)。依據Adenoma-arcinomaSequence,大腸癌主要是由腺瘤息肉(adenomatouspolyp)癌化所造成,惡性演變過程需要基因突變及五到十五年的時間,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息肉予以切除,即可避免大腸癌的發生,屬於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高的癌症,早期大腸癌的存活率高達九成以上。根據歐美研究結果顯示,針對一般民眾實施每一年至二年糞便潛血反應檢查(fecaloccultbloodtest,簡稱FOBT),可以降低15%~43%大腸癌的死亡率。大腸癌的篩檢方式包括: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乙狀結腸鏡、全大腸鏡、大腸鋇劑攝影等方式,每種篩檢方式各有其優缺點及限制。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