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NTU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Prince of the Himalayas:A Reconstruction of Tibetan Cultural Identities Through the Meeting of Tibet,Shakespeare, and China
卷期 24
並列篇名 「喜馬拉雅王子」:從西藏、莎士比亞、中國的跨文化交會中探討西藏文化身份的再建構
作者 楊雅筑
頁次 049-078
關鍵字 姆雷特西藏中國電影文化/民族的身分認同跨文化主義HamletTibetchinese cinemacultural/national identitesinterculturalismTHCI
出刊日期 201012

中文摘要

跨文化創作中,文化身份的定義與認同常面臨考驗。在跨境的交流中,跨文化創作是否能真正促進雙向溝通亦或只是淪為帝國主義下不平等的文化同化呢?在藝術層面的背後,政治與經濟等環境因素的運作與協商也同樣對成品的創作、行銷、以及觀眾接受度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本文針對中國導演胡雪樺二00六年的電影《喜馬拉雅王子》進行討論,分析該片如何藉由改編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以呈現出西藏的文化身份以及中國民族電影在認同與定義上的異質性和多元化。本文先就《喜馬拉雅王子》與《哈姆雷特》在跨文本方面的改編進行比較和分析,接著再將討論擴展及語境層面的深究,並指出該片不同於近來中國少數民族電影以及新中國電影之處,即在其欲對一個超越文化限制框架的議題提出一個「西藏式」的答案。本文最後針對「電影」如何成就文化表現、建構、與交流提出相關討論。在西藏、莎士比亞、中國的跨文化交會中,«喜馬拉雅王子》並非單一文化的發聲地,而是如同巴赫汀所提出的「眾(異)聲喧嘩」般,引頡出跨文化交流在未來更多的可能性以及需面對的挑戰。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