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臺大佛學研究 TH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邏輯或解經學--初期大乘瑜伽行派「四種道理」理論性格之探究
卷期 14
並列篇名 Logic or Hermeneutics--On the Theory of
作者 林鎮國
頁次 001-035
關鍵字 因明量論佛教邏輯佛教知識論解深密經瑜伽行派Buddhist logicBuddhist hermeneuticsBuddhist epistemologyYogācāraTHCI
出刊日期 200712

中文摘要

現代學界處理印度佛教因明的態度,若不將其歸於邏輯史的領域,就是隨順藏傳量論的傳統,視之為知識論的領域。佛教邏輯或佛教知識論成為因明的現代同義詞。這種觀點近來受到一些學者的挑戰,他們認為應該從解經學的角度來看待佛教因明才恰當。佛教因明究竟應該視為邏輯與知識論,或應該視之為解經學,本文回應此問題的切入處是,檢視初期印度瑜伽行派關於「四種道理JC特別是其中的「證成道理J)的相關原始文獻C<聲聞地〉、〈菩薩地〉、〈解深密經﹒如來成所作事品»與現代學者的詮釋,將「四種道理」論述重置於瑜伽行修道次第的脈絡中,此瑜伽行次第或以「聞、思、修」為架構,或以「四種遍滿所緣」為架構,或以「六事差別所緣」為架構,或以「四種真實」為架構,次第容或不同,作為邏輯論證方法的「四種道理」都擺在修道次第的進階階段,則是各文獻所共同的。本文從徵引文獻看到,I證成道 理」所欲論證的問題仍以佛教教義為主,例如I一切行皆無常性」、「一切行皆是苦性」、「一切法皆無我性」、「一切行皆剎那性」、

「他世有性」、「淨不淨業無失壞性」等,都是當時主流佛教所主張的根本命題。其他大乘瑜伽行派所新提出的教義,如阿賴耶識論,亦以「證成道理」的方法予以論證。這說明「證成道理」仍以佛教經典教義的證成為主要任務。即此而言,I四種道理」確屬 於解經學的範圍,不能完全等同於現代邏輯,此乃十分明白。總之,作為論證方法的「證成道理」雖可以稱之為佛教邏輯,然而必須從經院的解經學的角度來了解。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