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在人間世界中所推展的慈悲濟世行動--全球化時代中所開展的菩薩網
卷期 10
並列篇名 人間世界の中の慈悲済世の展開--グローバル化時代における菩薩ネットワーク
作者 金子昭
頁次 001-019
關鍵字 人間佛教菩薩網社會關係資本慈濟宗
出刊日期 201012

中文摘要

本文中的「慈濟」,不僅是指慈濟基金會的慈濟,更是義指廣義的「慈悲濟世」的精神。本次發表是針對那些承擔起「慈悲濟世」的人間菩薩所行之道,及其菩薩網絡是如何推展,從全球化
時代視點,檢視其存在意義。慈濟的實踐,是從內心散發出人心內面所具有的精神之美。這也是顯示任何人都具備的「佛性」。因為「佛性」所生起的人性之美,不是只停留在個人心中,應使其擴展到世界並產生循環才是重要的,這稱為美的循環。志工活動就是人人修行的菩薩道,就是「以出世心,做入世的事」的態度,其觀點是和史懷哲(AlbertSchweitzer)的倫理神秘主義相通的。此中,結合自我完成的倫理及奉獻的倫理,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倫理。因此不論是否具有這樣的精神,一般的志工與佛教志工的內心層面與精神表現是不同的。慈濟基金會每場的志工活動與大規模志業,都同時展現出一種「人間佛教(Humanized Buddhism)」的實踐。此中,由於深藏的佛性,對人間性具有基本的信賴。在那裏,慈悲濟世的實踐,依據活動內容及場面,給與日常生活程度的救援及心靈膚慰。當被救助的人轉換立場,成為助人者時,此時日常生活程度的救援,其本質已轉換為一種宗教的救贖行為。勇敢地履行菩薩道,比什麼都還能感受到被救贖,而最能體會就是助人者本身。暫且不談由心中所展現出來的勇氣,但是最終結果就是建設佛國淨土,其超凡結構,就是形成「立體琉璃同心圓」的菩薩網絡。球體的「圓」,等同於緣份的「緣」。如果有惡的枷鎖,自身也能斬斷其枷鎖,轉換成與善的緣相連結,將惡緣轉換成良緣。
所謂菩薩網絡,就是由眾生中不斷產生菩薩的一種循環運動,而且磨亮實踐者的「佛性」,這是一種拓展人性內面的循環。以社會學用語來說,可以定義為「社會關係資本(social
capital)」,依據社會動向及每個需求,一邊積極且確切應對,一邊展開相關活動,可以稱為「參與型社會宗教(socially engaged religion)」。慈濟基金會本身具有「宗教團體」及「非營利組織」的雙重性格,這是無法用過往的宗教概念的性格來涵蓋它。也就是說已超越宗
教的「超宗教」性格,實際上這不正是以「慈濟宗」語彙所表現的嗎?慈濟宗是開放給所有宗教及思想信條的「人間法」。慈濟人共同理念的願景,現今已伸展為「淨化地球,渡化人間」全球規模。對於我們這群參與宗教福址的人來說,該學習的是,慈濟基金會依循台灣社會需求,推展活動,現今正是推展全球規模,引領地球社會動向,這就是一種開拓精神及主體活動方式。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