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議藝份子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米勒《播種者》中的鄉村農民場景
卷期 15
作者 許明霖
頁次 049-061
關鍵字 城鄉差距(Rural urban divide)播種者(The Sower)自然主義(Naturalism)
出刊日期 201009

中文摘要

1850至1865年間米勒(Jean François Millet, 1814-1875)反覆繪製之代表作《播種者》(The Sower),所使用的媒材包含油畫、版畫、碳筆素描,最顯而易見的是每件作品中播種者的鮮明形象,相異處則在於人物如何被置於空間,以及每件作品在詮釋鄉村農作空間的差異,探究米勒這一系列作品背後的意圖,部份歸究於寫實主義於藝術風潮與藝術市場站穩腳步,受到收藏家的委托之外,作品構圖的變化是否反應米勒對農民主題與鄉村空間詮釋之變化?1848年二月革命後,第二共和政府於沙龍中刻意提昇社會主義藝術家的能見度,《播種者》因而受到注目,Robert Herbert 爬梳當時藝評言論,皆視米勒為無產階級發聲,開闢出專屬於十九世紀的特殊題材。做為富農之子,透過與Sensier、藝評間的書信往來,米勒說明其取自於現實生活的藝術理念,並營造農民畫家的形象,值得討論的是,從《播種者》圖像之變遷中,能否得知米勒對其局內人與旁觀者雙重身份的自我意識?T. J. Clark 以「野蠻與精緻的共存」形容米勒畫作,並認為他忠實地刻劃19世紀農民的樣貌,《播種者》之寫實描繪透露了米勒如何看待農民與其所處空間,Robert 以原始主義(primitivism)、自然主義(naturalism)探究米勒畫作,原始主義的藝術風潮是對十九世紀工業社會的反動,自然主義則突顯米勒對自然的關注,值得討論的是,《播種者》藝術的批判力道從何而來?本文將以米勒《播種者》圖像變遷為視覺材料,旁觸米勒書信、藝評言論、與晚近米勒研究,探究鄉村圖像背後的文化意義。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