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議藝份子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顏色之前:Delacroix 的1814年到1822年間的版畫
卷期 15
作者 陳亭聿
頁次 137-153
關鍵字 浪漫主義(Romantism)德拉克拉瓦(Eugène Delacroix)諷刺版畫(Satire Prints)新聞法(Press Law)平版印刷(lithography)
出刊日期 201009

中文摘要

德拉克拉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的油畫作品已經備受討論,其強烈的個人風格、奔放的構圖與忙亂的顏色帶來異常強烈的視覺效果;他第一幅進入沙龍的《但丁和維吉爾共渡冥河》(The Barque of Dante,1822),畫面遠方的火光幽微,前方扭曲的胴體因血色盡失而帶來死亡氣息;繼而《西阿島的屠殺》(Chios Massacre,1824)流洩著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流轉的色彩光線,以陰鬱的統調、濃重的大地色系厚塗及疏鬆柔軟的筆觸錯落觀者的視線,引發視覺焦點空窗的相關藝評責難;從此他的作品跟學院派的嚴謹素描正式一分而二,就像波特萊爾在其文章《何謂浪漫主義》(What is Romantism,1846)中「論顏色」(“On Color”)一節中提到的 :「德拉克拉瓦是當今唯一原創性沒有被直線系統入侵的畫家。」在親自前往北非旅行後,伴隨大批水彩速寫回來的是滿布熱烈色彩的視覺印象;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看到他此時期的畫作後說:「當我說『為了顏色而顏色』的愉悅,(德拉克拉瓦的作品)就是我的意思……他們就像杯酒入喉般地進入你的眼睛,然後你突然就醉了。」德拉克拉瓦的畫布在各種論述中,不斷被強調他們充滿奇異、紛而不亂的顏色特質,就像他漸難抽身於浪漫主義的標籤之外,他也化身一個顏色的支配者,顏色作為其奔放情感的載體竄流於畫面中;觀眾日難想像沒有顏色的德拉克拉瓦畫作是甚麼樣子,沒有顏色的德拉克拉瓦畫作如何說話?能說些甚麼?這個問題,1950年代翻譯莎士比亞、和撰寫美術史相關著作的法國詩人、散文家伊夫‧博納富瓦(Yves Bonnefoy)曾討論過,他分析德拉克拉瓦《哈姆雷特》(Hamlet,1834-1843)之一系列平版印刷(lithography),他認為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和德拉克拉瓦的詩性,都是在追求存在(la Présence)再現中的自我剖白;而色彩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德拉克拉瓦的靈魂棲身之處,那麼為何德拉克拉瓦要改用黑白的平版印刷來創作《哈姆雷特》系列?博納富瓦最終是以「在油墨外衣下的色彩。」解釋哈姆雷特和德拉克拉瓦共用的矛盾情感,唯有壓抑顏色可以讓德拉克拉瓦像故事中的主人翁一樣,從眩惑的慾望中豁免、為或不為的掙紮中解放。在博納富瓦看來,德拉克拉瓦的平版印刷創作,是克制慾望、收斂情緒的手段,也能忠實地呈現該題材的複雜層次,並透過德拉克拉瓦對主角的移情,藉此再一次地向觀者自我揭露。不過,雖然德拉克拉瓦在創作《哈姆雷特》之際,的確已經開始豐富色彩的油畫創作;但是他的版畫創作並非一時興起、或僅為莎士比亞的單一特定題材而作,其實他一直以來都有版畫的創作;而《哈姆雷特》這系列共十幅的版畫,是他版畫技巧臻至嫻熟的作品,完成度、色調層次、細節都趨近高藝術的繪畫創作。故原來博納富瓦所說的顏色上的倒退或收斂,其實反而可以說是德拉克拉瓦在版畫創作上顏色性跟繪畫性的前進或衍伸。所以這次的討論,筆者不再如博納富瓦一樣去揣想德拉克拉瓦已經開始創作充滿豐富的顏色後,如何回歸黑白的純粹;而將試著回顧並以德拉克拉瓦「顏色之前」之諷刺版畫為主要討論的對象,這批作品全然素淨了藝評家們口中紛雜的色彩與情緒,觀看德拉克拉瓦用相對「直白」的版畫來自我表述時的內容與形式。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