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語文與國際研究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Does Increased L2 Proficiency Affect L1 Speech Production?
卷期 8
並列篇名 第二語能力的增長,是否會影響第一語的口說表達?從第一語圖片命名作業的表現來看
作者 鄭育霖
頁次 033-051
關鍵字 第二語負面影響圖片命名作業Bilingual disadvantagePicture naming
出刊日期 201112

中文摘要

第二語能力的增長,對第一語(受試者的母語或強勢語)是否有負面的影響(Disadvantage),是學界非常關注的議題。Gollan等人(2008)和Ivanova和Costa(2008)的研究指出:在以‘第一語(受試者的母語或強勢語)'進行圖片命名作業(PictureNaming Task)時,‘第二語能力較高者,的命名表現劣於‘第二語能力較低者 ,。學者提出‘分散頻率假說(DividedFrequency of Use Hypothesis)'和‘第二語干擾假說(Cross-Language InterferenceHypothesis)'來解釋研究結果。本文的目的即在檢驗(1)擁有不同英語程度(第二語)的兩組中文 為第一語(母語兼強勢語)的受試者,在以中文進行圖片命名作業的表現上,是否真有顯著的差異與(2)上述兩假說是否可解釋本文的結果。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英文能力較高者與英文能力較低者,在以中文進行圖片命名作業的表現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本研究和Gollan等人的研究最大的不同在於,本研究兩組受試者的第一語是其母語兼強勢語,因此兩組受試者的第一語能力是相當的,而兩組的不岡只在第二語的能力上。反觀,Gollan等人的兩 組受試者,除了第二語能力上有明顯的不同之外,其第一語的能力上也有明顯的不同。因此,第二語能力之外,受試者第一語的能力,或許也是決定其第一語是否‘受到,或‘兔於'分散頻率假說影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和Ivanova和Co砌的研究最大的不間在於,本研究兩組受試者接受測驗的當下所處的社會語言環境(SociolinguisticEnvironment)皆明確意指:‘第一語,才是此情境中最恰當的使用語言。反觀'Ivanova 和Co砌的兩組受試者接受測驗的當下所面臨的社會語言環境,卻有可能導致‘第二語能力較高的受試者,認為‘第二語,才是該情境中最恰當的使用語言。因此,第二語能力之外,受試者在接受測驗的當下所處的社會語言環境,或許也是決定其第一語是否‘受到,或‘兔於'第二語干擾假說影響的重要因素。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