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雜誌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急迫性尿失禁之物理治療
卷期 13:3
作者 陳怡靜陳進典
頁次 097-101
關鍵字 物理治療急迫性尿失禁膀胱再訓練電刺激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
出刊日期 200209

中文摘要

在無神經控制機轉障礙下,因多種因素促使膀胱迫尿肌不自主的收縮,患者於是感覺有強烈的尿意感或尿急,而病情嚴重時,甚至無法抑制尿液外流則為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 UUI)。急迫性尿失禁為婦女尿失禁種類中第二常見的情況,約占婦女尿失禁的22%。治療急迫性尿失禁,以保守療法為主。常使用膀胱迫尿肌穩定或能抑制膀胱迫尿肌不自主收縮的藥物。其他的保守療法,如物理治療(physiotherapy),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治療急迫性尿失禁的物理治療方式,包含有:膀胱再訓練(bladder re-training)、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生理回饋(biofeedback)、電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等。膀胱再訓練是基於修正行為習慣(behavior modification)的原則,來指導病患延長解尿間隔和控制尿急,經由訓練漸漸的使解尿間隔可延長到3至4小時的”正常”解尿習慣。證據也顯示骨盆底肌肉運動對尿急、頻尿、急迫性尿失禁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藉由收縮骨盆底肌肉可達到抑制和停止膀胱迫尿肌收縮,而避免尿失禁的發生。以電極刺激陰部傳出神經(pudendal efferent)枝,會產生骨盆底肌肉的收縮;以電極刺激陰圓的傳入性神經纖維(pudendal afferent)會興奮神經的傳導路徑,因而抑制膀胱的收縮。藉由強化尿道閉鎖的機制(urethral closure mechanism)與抑制膀胱的躁動,電刺激可被使用在許多地方以改善尿失禁的症狀。建議以10Hz或更低的刺激頻率(5-10Hz)來治療,可以抑制膀胱收縮; 以10-50Hz的刺激頻率,則反而可促進肌肉收縮。這些治療方式,雖然者需要病患較多的主動參與,但卻很少有副作用,基於由危險性最小為優先選擇的原則,這些保守療法是值得推薦的。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