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史學彙刊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戰爭與文宣:以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話劇音樂及漫畫為例(1937~1945)
卷期 29
作者 陳逢申呂芳上
頁次 227-228
出刊日期 201206

中文摘要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出來的「宣傳戰」,已是一種傾總體國力於戰場的「文化戰」,這與過去傳統戰爭的型態大不相同。影響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也基於「總體戰」體制的考量,一面極力動員記者、作家組織「筆部隊」前往中國戰地報導戰況,配合日本軍國主義的煽動宣傳;一面則針對中國的文化中心採取戰略轟炸,藉以斷絕中國的文化命脈與生機,包括上海、武漢、重慶等地都受到嚴重威脅。為此,「宣傳戰」對中國的意義,除了也要快速啟動對敵宣傳與國際宣傳的機制外,對內勢必要趕緊克服戰前就已存在的文化失衡、沿海與內陸及城鄉差距,以及政治緊張等障礙,從事全面性的抗日宣傳與文化動員。為了達成支援抗戰的最大成效,亟須朝野共同合作整合既有的文化資源,將在散漫爭論的文化人組織起來,藉助話劇、歌詠及漫畫等文化宣傳之力,喚起中國人民的普遍覺醒和民族意識,才能畢竟其功。基於這個空前國難下文化復興的使命感,文宣工具的有效性及動員力十分關鍵。本論文環繞著戰爭與文宣這兩個命題,探索因文化參戰及高度的文化動員所產生的新氣象,焦點在分析話劇、音樂及漫畫的宣傳強效,藉此理解戰時文化運動的蓬勃及其問題,進而凸顯戰爭長期化與政治力介入對文化轉型的影響。具體上,緒論在呈現論文架構的動機、目的、方法、問題意識、研究限制,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第一章說明戰爭對文化界的衝擊及文宣的政治走向。第一節談戰前國民政府的文宣重點及左翼文化的特殊發展,第二節談戰爭對文化界的衝擊及文化組織的大聯合,第三節談戰時國共文化宣傳的政治對壘及其走向。第二章以「從街頭劇到舞台劇」為題,探討劇運中政府、文化人、中共進行的激烈競爭。第一節談上海至武漢時期街頭劇的鼓動宣傳,第二節談武漢至重慶時期話劇成長的困境,第三節談重慶劇運蓬勃發展的盛況,第四節談抗戰末期重慶的劇本審查及其政治角力。第三章以「從救亡歌曲到抗戰歌曲」為題,探討歌運中民間音樂團體與
學院派分立的二元現象。第一節談上海至武漢時期救亡歌曲的鼓動宣傳,第二節談武漢至重慶時期抗戰歌曲的魅力,第三節談重慶千人大合唱的巨大聲勢,第四節談重慶的民眾歌詠及群眾歌詠運動。第四章以「從救亡漫畫到抗戰漫畫」為題,探討戰時漫畫運動的嶄新面貌。第一節談上海至武漢時期救亡漫畫的興起,第二節武漢至重慶時期抗戰漫畫的新格局,第三節談重慶時期漫畫運動的多元呈現,第四節特就豐子愷的漫畫闡釋抗戰漫畫的通俗性。結論部分先從文化轉型的論點總結話劇、音樂及漫畫運動的特殊意義,再論文化人的處境及其牽涉的國共角力,最後從文化主導權之爭檢視文化戰場對戰後時局的影響。

英文摘要

本卷期文章目次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