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鵝湖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從形上性體到本源情感──孔子之「仁」的存在論闡釋
卷期 444
作者 楊生照
頁次 049-057
關鍵字 孔子奠基形上性體本源情感
出刊日期 201206

中文摘要

孔子之「仁的提出從根本上乃是要為「周禮」的復興與重建奠定新的基礎。由於「周禮」作為一整套的制度規範建構是屬於形而下者,那麼為之殿基的首先應當是某種形而上者,所以「仁」在孔子那裡便首先體現為他的「仁學形上學」的建構。在孔子的「仁學形上學」中,「仁」首先是指天道內在於人的德性,亦是形而上的「本體」;其次,此德性之「仁」作為形而上的「性體」,一方面它具有一種「至善」的品格,另一方面它還有導人「向善」的意義。然而,從當代的「形而上學奠基」的視域來看,此作為形而上的性體的「仁」及與之相關的「仁學形上學」仍是有待奠基的。在孔子那裡,能夠為此形上性體之「仁」和「仁學形上學」奠基的觀念就是作為本源情感的仁愛,後者乃是人的最源初生活體驗,是先行於一切主體性存在者的在場,並使之存在得以可能的前提,也是作為主體性存在者的人的本真存在樣式。同時,這種本源的仁愛情感,一方面會顯現為一種差等之愛,另一方面又會具體表現為一種「愛而利之」的行為。正是這兩個方面的結合導致了現實的利益衝突問題,後者使得作為制度規範之「禮」的建構具有了必要性及可能性。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