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資訊社會研究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網際網路的信任與風險:經驗科技或是社會濡染?
卷期 17
並列篇名 Internet Trust and Risk: Experience Technology or Social Contagion
作者 曾淑芬
頁次 127-151
關鍵字 網路親近性社會濡染創新傳布結構同型社會凝聚Net-proximitySocial contagionTechnology diffusionStructural equivalenceSocial cohesion
出刊日期 200907

中文摘要

Dutton(2004)理論認為網路親近性及網路信任會影響使用者是否參與網路活動。但從創新傳布研究的觀點,新興網路行為的參與類似網民採用新事物的行為過程,除了考慮網路經驗對於網路信任的影響外,Burt(1987)所提出的社會濡染效果亦必須納入考量。本文嘗試以社會網絡觀點探討面對新的網路應用服務時,個人所處社會網絡的結構力量(社會濡染效果)如何影響個人的網路行為?結構同型與社會凝聚濡染效果會對網路行為產生什麼樣不同的影響?研究主要採用自我中心社會網絡問卷針對四個班級的大學生140 人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網路親近性高低並不影響這群受訪者對於網路的信心及風險認知,但是對於一般制度信心較高的人同時也會對網路有較高的信任。網路信任高低的確影響了受訪者在參與網路活動上的差異,尤其網路信任較高的人較會在網路上撰寫部落格或上傳照片影音,參與BBS 也較為積極。在不同的網絡活動上,網路親近性、社會濡染效果亦有不同展現。網路年資較高(親近性高)的學生較會在網路上進行網路購物或拍賣行為。對於網路信心越高和具有較高的社會凝聚濡染效果的學生則較在網路上撰寫部落格及上傳照片影音。每日使用時間較長且社會濡染效果較低的學生則是較常在網路上從事分享檔案的行為。對於一般制度信任低、但對於網路信心較高,以及有較高社會濡染效果的學生則是活躍於網路的BBS 活動。

英文摘要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