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台灣社會研究 THCITSSCI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歷史中的「個人」可以多「大」?以《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為中心
卷期 86
並列篇名 How Does the Individual Work throughout the History? Focus on «The Mao Zedong Era and Post Mao Era»
作者 姚丹
頁次 225-235
關鍵字 THCITSSCI
出刊日期 201203

中文摘要

讀錢理群先生的新書《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有兩句話,我當作書眼。一句是在前言中,他談到寫作中將自己定位為「歷史的敘述者」,不做「歷史的審判者和所謂歷史規律的闡述者」,因而對研究對象「一是要有同情的理解,二是要正視後果」(前言第四節);還有一句在全書的結尾:「歷史畢竟是人創造,由人民,也是由我們每一個人書寫的」(第十四講第五節)。這兩句話,使我對這本關乎二十世紀中國經驗的複雜大書,有了一定的把握方向與定力。由書中內容看,前一句所言「後果」,是指毛澤東的政治實踐帶給中國人民的福祉與災難。由此一意義而言,錢著貫串著「英雄史觀」,毛澤東這位大「英雄」,左右著二十世紀後半葉中國的歷史與百姓的身家;但後一句,則對這種「英雄」史觀,構成有力的修正。錢著強調每一個體,都應自覺承擔在歷史中的責任;對於過往的行為,要有正視、懺悔與改正的願望與行動,對於當下,亦要有基於歷史體驗的建言與介入,這也是對未來負責的態度。放在這樣一種形態的「人民」史觀中,毛澤東是「人民」中特別巨大的一員,而錢著是在厘清毛澤東個人、以及其時代中個體所應守之分,應盡之責。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