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臺灣應用輻射與同位素雜誌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方寸中原子科學故事(一)
卷期 11:1
作者 趙文興郭瓊文林招膨賴律翰
頁次 1067-1076
出刊日期 201503

中文摘要

郵票是國家名片,只有那些國家菁英或世紀傳人才 能登上本國或多國郵票。原子科學家在這浩瀚郵海中鳳 毛麟角,在這領域發現或發明帶給人類福音,在看不到 背後有許多故事可以讓人學習。 最早在1895 年11 月,德國物理學教授侖琴 (Roentgen)發現一種眼睛看不見但能穿透物質的射線。 因為不知其名,故稱為X 射線,一般俗稱X 光。不久 發現X 射線會使空氣游離而導電。緊接著在1896 年2 月,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Becquerel)發現鈾的化合物會 發出一種不同於X 射線,但也具有穿透能力使照相底 片感光的射線,稱它為鈾放射線。他是第一位發現放射 性的人。1897 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Joseph John Thomson) 在從事陰極射線的實 驗中發現帶負電的電 子(electron)。1898 年7 月在法國巴黎,居里(Curie)夫婦 兩人首次自瀝青鈾礦中提煉出一種新元素,命名為釙 (Po)以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同年12 月又成功地 分離出另一新元素鐳(Ra)。「放射性」(radioactivity)這個 名詞就是居里夫人所創的。同在1898 年,威廉韋恩發 現了帶正電的質子,1899 年原籍紐西蘭的拉塞福 (Rutherford) 發現了帶2 個正電單位的α 粒子,稱為阿 伐射線,且證明帶一個負電單位的貝他(β)射線就是電 子。在1900 年韋拉特(Villard) 發現另一種電磁波射 線,能量比X 射線還高,命名為加馬(γ)射線。不帶電 的中子是最後被發現的,遲至1932 年2 月才由查兌克 (Ch a dwi c k ) 發現。人類對原子核裡面的構造, 有較清楚的瞭解。 以郵票為媒介,介紹原子科學知識、歷史發展、社 會,各方面的廣泛而緊密的結合。對原子科學的介紹和 對郵票的欣賞結合起來,將集郵和知識結合起來;完備 地收集了有關的郵票;期待成為一本科普書,也是一本 專題集郵參考書。專題集郵者可以按圖索驥地蒐集,瞭 解自己所收集的郵票的意義,相關知識隨著收集的郵票 與日俱增;通過欣賞世界各國這些郵票,也能體認社會 對原子科學學的價值的積極肯定。 感謝帶我參加比賽(88 年)陳居萬先生,指導我製作 郵品(90 年)朱守一老師,與(92 年)陳拓榮老師用郵票介 紹原子科學相關演進,專題集郵蕭士誠醫師、蔣中和先 進、還有賢內助協助一起走過許多城鎮,留下美好回 憶,當然也要感謝貴刊有機會讓拙作能有機會與大家交 流,讓生澀人名、理論能藉故事描述更引人入勝,讓更 多人喜歡認識方寸之美。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