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目資料

諮商與輔導

  • 加入收藏
  • 下載文章
篇名 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之探討與反思
卷期 334
作者 楊琬琳
頁次 018-020
出刊日期 201310

中文摘要

根據一項調查發現,國內國小確診及疑似過動症大約有三萬五千多人,其中有三萬兩千多人仍然就讀普通班,不但沒有鑑定安置,也沒有接受特殊教育和輔導,比例高達九成四,也突顯國內缺乏過動兒教育環境。社會大眾對過動兒的認識也不多,上個月還有法官做出判決,要過動兒家長賠償受傷學童12萬,但民間團體認為,過動兒不是故意要犯錯傷人,因此很難接受這樣的判決。目前國內設有資源班來安置過動兒的學校,只有四成七,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提高過動兒特教的設班比率,學校也應多舉辦相關講座,讓老師和家長了解如何教育、教養過動兒的孩子,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避免過動兒被污名化(賴淑敏、蔣龍祥,2010)。這是2010年5月時的一則新聞,從中可以看出台灣處遇過動症學童的現況及過動症學童所處的校園環境,而在2013年,另一件與過動症學童相關的新聞,也引起教育界的討論:在每個父母心中,自己的小孩永遠都是塊心頭肉,但最近有一位媽媽po文指出,就讀小二的女兒班上有位輕微過動的男孩常常影響他人上課,並因「護女心切」希望對方轉班。此舉引來網友熱議,多認為這個媽媽相當自私、冷血,甚至質疑她歧視特殊兒(Yahoo!奇摩新聞中心,2013)。過動症學童除了面臨自身的注意力缺失或過動、衝動的問題外,其所處的環境也有許多人對他們懷著負面的標籤及刻板印象。在實務工作中,時常聽到有過動症的孩子被安親班拒絕入學,也有孩子被學校老師強烈建議去服藥,這讓筆者感到相當難過。在診斷上,雖然過動是一種病症,但其實「動態」也是一種特質,如果能用不同的觀點來看待這些孩子,不僅能創造更友善、更有利於孩子們發展的環境,我們同時也能有許多收穫。在以下文章中,將先介紹過動症,再闡述如何以優勢觀點來看待過動症。

英文摘要

關鍵知識WIKI

相關文獻